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PHOW特征的人脸姿态识别算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历史第12-15页
        1.2.2 姿态变化的人脸识别发展历程第15-16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第17-18页
第2章 人脸姿态识别算法理论简介第18-30页
    2.1 人脸姿态识别问题描述第19-20页
        2.1.1 人脸姿态表达方式第19页
        2.1.2 人脸姿态识别所要解决的问题第19-20页
    2.2 人脸姿态识别算法分类第20-27页
        2.2.1 依据人工干预程度的不同分类第20页
        2.2.2 依据数据源的不同分类第20-21页
        2.2.3 依据算法实现原理的不同分类第21-27页
    2.3 人脸姿态识别数据库第27-29页
        2.3.1 RGB图像数据库第27-28页
        2.3.2 深度图像数据库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SIFT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第30-39页
    3.1 SIFT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综述第30-31页
    3.2 SIFT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研究第31-38页
        3.2.1 尺度空间生成及极值点检测第31-34页
        3.2.2 极值点过滤,关键点精确定位第34-36页
        3.2.3 关键点方向的分配第36-37页
        3.2.4 关键点描述子的生成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BOW特征提取算法第39-45页
    4.1 BOW特征检测算法发展过程第39页
    4.2 Bag of Word算法描述第39-43页
        4.2.1 特征描述符提取第41页
        4.2.2 视觉单词生成第41-43页
        4.2.3 物体分类识别第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5章 基于PHOW的人脸姿态识别算法第45-52页
    5.1 密集尺度不变(Dense-SIFT)特征提取第46-47页
    5.2 视觉字典生成第47页
    5.3 PHOW特征描述第47-48页
    5.4 实验描述及仿真结果分析第48-51页
    5.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6.1 研究结论第52页
    6.2 研究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概念对象模型的文本摘要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边缘重构的图像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