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本文研究目标与结构安排第14-15页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关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增长概念界定及理论第16-17页
        2.1.1 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第16页
        2.1.2 金融支持的含义及功能第16-17页
        2.1.3 县域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第17页
    2.2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理论第17-22页
        2.2.1 经济增长理论第17-18页
        2.2.2 金融发展理论第18-20页
        2.2.3 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理论第20-22页
第3章 吉林省县域金融发展及其制约因素分析第22-28页
    3.1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第22-23页
    3.2 吉林省县域金融发展现状第23-26页
        3.2.1 县域信贷投入不足,难以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第23-24页
        3.2.2 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存在资金外流现象第24页
        3.2.3 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和单一金融服务供给第24-25页
        3.2.4 县域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第25页
        3.2.5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金融供给动力不足第25-26页
    3.3 吉林省县域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第26-28页
        3.3.1 县域经济的低收益与信贷资金逐利间的矛盾第26页
        3.3.2 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地区导致县域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第26页
        3.3.3 县域金融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农村多样性金融需求第26-27页
        3.3.4 金融生态环境和信贷风险控制之间的矛盾第27-28页
第4章 国内外县域金融模式的借鉴第28-33页
    4.1 国外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与经验第28-31页
        4.1.1 美国—复合型农村金融制度第28-29页
        4.1.2 德国—合作银行制度第29-30页
        4.1.3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第30页
        4.1.4 孟加拉国—农村微型金融组织第30-31页
        4.1.5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第31页
    4.2 国内发达地区的做法与经验第31-33页
        4.2.1 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第31-32页
        4.2.2 结合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以浙江省为例第32-33页
第5章 增强吉林省县域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第33-37页
    5.1 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第33-34页
        5.1.1 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第33页
        5.1.2 推进县域商业银行发展第33-34页
        5.1.3 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力军作用第34页
    5.2 开展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第34-35页
    5.3 改善金融环境,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第35-36页
    5.4 加强政策性支持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后记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浏阳河饲料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下一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油品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