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连接肽2A和LP4/2A在玉米中的剪切分析及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获得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30页
   ·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第16-20页
     ·Bt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获得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方法第20-21页
   ·连接肽简介第21-27页
     ·2A 简介第21-24页
     ·LP4 简介第24-25页
     ·IRES 简介第25-26页
     ·NIa 简介第26页
     ·2A 和 LP4 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第26-27页
   ·瞬时表达与稳定表达研究方法第27-29页
     ·瞬时表达系统第27页
     ·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第27-28页
     ·稳定表达系统与筛选体系第28页
     ·PMI/甘露糖筛选体系第28-29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在玉米瞬时表达体系中研究连接肽 LP4、2A 和 LP4/2A 的剪切第30-50页
   ·实验材料第30-34页
     ·植物材料第30页
     ·菌株与质粒第30页
     ·各种酶及试剂第30页
     ·常用溶液配制第30-31页
     ·玉米原生质体制备所需溶液第31页
     ·质粒 DNA 提取所需溶液第31-32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所需溶液第32页
     ·GUS 分析所需溶液:第32页
     ·Western 印迹所需溶液第32-33页
     ·实验所用引物第3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3-34页
   ·研究方法第34-39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4页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34页
     ·碱裂解法少量提取质粒 DNA第34-35页
     ·用 QIAGEN-tip100 试剂盒大量提取质粒第35页
     ·玉米的种植第35页
     ·原生质体分离第35-36页
     ·原生质体计数第36页
     ·原生质体活力测定第36页
     ·PEG 转化第36页
     ·GUS 组织化学分析第36-37页
     ·GUS 荧光分析第37页
     ·GFP 荧光分析第37页
     ·Western 印迹第37-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9页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45页
     ·玉米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优化第45-46页
     ·GUS 检测第46页
     ·GFP 检测第46-48页
     ·Western blot 检测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利用连接肽 LP4/2A 获得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第50-70页
   ·实验材料第50-52页
     ·植物材料第50页
     ·菌株与质粒第50页
     ·各种酶与试剂第50页
     ·培养基配制第50-51页
     ·幼胚的剥离所需溶液第51页
     ·玉米基因组 DNA 提取缓冲液第51页
     ·Southern blot 所需溶液第51页
     ·ELISA 分析所需溶液第51页
     ·实验所需引物第51-52页
   ·研究方法第52-58页
     ·PMI 基因的克隆第52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2页
     ·农杆菌转化第52-53页
     ·玉米的授粉第53页
     ·幼胚的剥离第53页
     ·去培根与继代培养第53页
     ·侵染液的准备,农杆菌侵染及玉米愈伤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第53-54页
     ·植物组织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54页
     ·转基因植株的 PCR 检测第54-55页
     ·植物总 RNA 的提取第55页
     ·RT-PCR 分析第55-56页
     ·Southern blot第56-57页
     ·ELISA第57-58页
     ·转基因玉米的田间生物活性检测第58页
     ·其余研究方法第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9页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 manA 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58-59页
     ·植物表达载体 p2300UHLAGN 的构建第59-61页
     ·筛选剂甘露糖浓度的摸索第61页
     ·玉米愈伤组织的转化及 T0 代再生植株的获得第61页
     ·T0 代再生植株的 PCR 检测第61-62页
     ·T0 代再生植株的 Southern blot 检测第62页
     ·T0 代再生植株的 RT-PCR 检测第62-64页
     ·T0 代 PCR 阳性植株 Western blot 检测第64页
     ·T0 代 PCR 阳性植株 ELISA 检测第64-66页
     ·T1 代再生植株的 PCR 检测第66页
     ·T1 代再生植株的 RT-PCR 检测第66-67页
     ·T1 代再生植株的草甘膦耐受性检测第67-68页
     ·T1 代转基因植株的玉米螟虫测第68页
     ·T1 代再生植株的抗性级别确定及 ELISA 检测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改造 2A 以获得可商业化的连接肽第70-76页
   ·实验材料第70页
     ·植物材料第70页
     ·实验所用引物第70页
   ·研究方法第70页
   ·结果与分析第70-75页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0-74页
     ·GFP 检测第74页
     ·Western blot 检测第74-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讨论第76-79页
   ·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第76页
   ·多基因融合转化方法第76-77页
   ·连接肽剪切分析第77页
   ·利用连接肽增强基因表达第77-78页
   ·转基因玉米抗虫性及草甘膦耐受性分析第78页
   ·PMI/甘露糖筛选体系第78-79页
第六章 结论第79-80页
   ·结论第79页
   ·创新点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0页
致谢第90-91页
附录第91-92页
作者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动杆菌脂肪酶与其特异折叠酶的相互作用与功能研究
下一篇:降解毒死蜱的副球菌TRP菌株基因组测序、cpd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