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

不动杆菌脂肪酶与其特异折叠酶的相互作用与功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3页
   ·细菌脂肪酶第15-19页
     ·细菌脂肪酶的分类第15-17页
     ·脂肪酶的结构第17-19页
   ·细菌脂肪酶的分泌第19-26页
     ·跨内膜转运系统第20-22页
     ·革兰氏阴性菌的跨外膜分泌系统第22-26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与脂肪酶的折叠第26-37页
     ·蛋白折叠与分子伴侣第26-27页
     ·立体分子伴侣第27-30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第30-34页
     ·依赖于脂肪酶特异折叠酶的脂肪酶的表达、折叠与分泌第34-37页
   ·蛋白互作的研究方法第37-42页
     ·酵母双杂交第37-41页
     ·GST pull-down第41-42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42-43页
第二章 不动杆菌脂肪酶与其特异折叠酶的功能分析第43-62页
   ·实验材料第43-45页
     ·仪器与试剂第43页
     ·菌株与质粒第43页
     ·溶液与培养基第43-45页
     ·引物第45页
   ·实验方法第45-52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5页
     ·脂肪酶与其折叠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45-46页
     ·脂肪酶基因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第46-47页
     ·脂肪酶及其折叠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第47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的亲和层析纯化第47-48页
     ·脂肪酶的体外变性与复性第48页
     ·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酶酶活第48-50页
     ·脂肪酶的底物特异性分析第50页
     ·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分析第50-51页
     ·脂肪酶与折叠酶的体内共表达第51-52页
     ·Western blot第52页
   ·实验结果第52-60页
     ·脂肪酶与其折叠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52-53页
     ·脂肪酶及折叠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与纯化第53-54页
     ·脂肪酶的体外变性与复性第54-55页
     ·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分析第55-59页
     ·脂肪酶与其特异折叠酶的体内共表达第59-60页
   ·讨论第60-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不动杆菌脂肪酶与其特异折叠酶的相互作用第62-87页
   ·实验材料第62-66页
     ·仪器与试剂第62页
     ·菌株与质粒第62页
     ·溶液与培养基第62-64页
     ·引物第64-66页
   ·实验方法第66-73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与脂肪酶复合体的同源建模与优化第66页
     ·GST pull-down第66-67页
     ·酵母双杂交检测第67-70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不同区段的模块替换第70-72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不同区段的缺失突变第72-73页
   ·实验结果第73-84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与脂肪酶复合体的三维结构的模拟第73-75页
     ·脂肪酶与折叠酶的蛋白相互作用检测-GST pull-down第75-76页
     ·脂肪酶与折叠酶的蛋白相互作用检测-酵母双杂交第76-80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不同区段的模块替换第80-83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不同区段的缺失突变第83-84页
   ·讨论第84-86页
   ·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不动杆菌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关键氨基酸的鉴定第87-108页
   ·实验材料第87-89页
     ·仪器与试剂第87页
     ·菌株与质粒第87页
     ·溶液与培养基第87页
     ·引物第87-89页
   ·实验方法第89-95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与脂肪酶复合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89-90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关键互作氨基酸的预测第90-91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关键互作氨基酸的定点突变第91-92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关键互作氨基酸的定点饱和突变第92-93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定点突变体的表达与纯化第93-94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定点突变体与脂肪酶的蛋白互作检测第94-95页
   ·实验结果第95-105页
     ·不同家族脂肪酶特异折叠酶的多序列比对第95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关键氨基酸的预测第95-99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关键氨基酸的定点突变第99-102页
     ·脂肪酶特异折叠酶关键氨基酸的定点饱和突变第102-105页
   ·讨论第105-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作者简历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突变对其细胞融合胰酶依赖性的影响及尼帕脑炎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
下一篇:连接肽2A和LP4/2A在玉米中的剪切分析及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