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思考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导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及逻辑框架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逻辑框架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理论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 | 第20页 |
1.4.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20页 |
1.4.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20-21页 |
1.4.4 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 | 第21页 |
1.5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3页 |
1.5.1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2 国债期货市场的一般分析 | 第23-40页 |
2.1 国债期货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 第23-27页 |
2.1.1 国债期货与国债期货市场 | 第23-26页 |
2.1.2 国债期货市场的构成要素 | 第26-27页 |
2.2 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2.2.1 无套利定价理论 | 第27页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7-28页 |
2.2.3 金融市场监管理论 | 第28页 |
2.2.4 市场微结构理论 | 第28-29页 |
2.3 国债期货市场的制度体系 | 第29-35页 |
2.3.1 合约设计制度 | 第30-32页 |
2.3.2 结算制度 | 第32-33页 |
2.3.3 交割制度 | 第33-34页 |
2.3.4 风险防控制度 | 第34-35页 |
2.4 国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 第35-40页 |
2.4.1 套期保值功能 | 第35-38页 |
2.4.2 价格发现功能 | 第38-40页 |
3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制度变迁和现实考察 | 第40-63页 |
3.1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40-44页 |
3.1.1 国债期货的试点 | 第40-41页 |
3.1.2 国债期货的退市 | 第41-43页 |
3.1.3 国债期货的重启 | 第43-44页 |
3.2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现状分析 | 第44-48页 |
3.2.1 市场功能发挥情况 | 第44-46页 |
3.2.2 存在问题分析 | 第46-48页 |
3.3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实证分析 | 第48-63页 |
3.3.1 价格发现功能的计量检验 | 第48-58页 |
3.3.2 套期保值功能的计量检验 | 第58-63页 |
4 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 第63-75页 |
4.1 样本国家国债期货市场的实践 | 第63-73页 |
4.1.1 美国:成熟的三级监管模式 | 第63-67页 |
4.1.2 英国:自我监管为主的管理模式 | 第67-69页 |
4.1.3 德国:先进的电子化交易服务体系 | 第69-71页 |
4.1.4 日本:民间部门组织参与的三级管理模式 | 第71-73页 |
4.2 对我国的启示 | 第73-75页 |
4.2.1 发达的国债现货市场 | 第73页 |
4.2.2 丰富的国债期货产品体系 | 第73-74页 |
4.2.3 完备的国债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 第74页 |
4.2.4 合理分工的市场监管制度 | 第74-75页 |
5 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对策建议 | 第75-83页 |
5.1 推进国债期货相关立法 | 第75-76页 |
5.1.1 尽快出台《期货法》 | 第75页 |
5.1.2 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 第75-76页 |
5.2 进一步完善国债现货市场 | 第76-77页 |
5.2.1 扩大国债现货市场规模 | 第76页 |
5.2.2 优化国债期限结构 | 第76页 |
5.2.3 促进国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 第76-77页 |
5.3 优化国债期货市场环境 | 第77-78页 |
5.3.1 丰富投资者类型 | 第77页 |
5.3.2 增加期货品种 | 第77页 |
5.3.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77-78页 |
5.4 建立国债期货市场监管体系 | 第78-80页 |
5.4.1 强化市场部门监管力度 | 第78-79页 |
5.4.2 提高交易所自我监管能力 | 第79页 |
5.4.3 完善行业自律协会监督 | 第79-80页 |
5.5 强化国债期货市场风险控制 | 第80-81页 |
5.5.1 期货公司的风险防范 | 第80页 |
5.5.2 投资者的风险防范 | 第80-81页 |
5.6 注重国债期货市场人才培养 | 第81-83页 |
5.6.1 加强金融期货知识普及力度 | 第81-82页 |
5.6.2 提高金融期货人员考核标准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后记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