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鬯的身份迷思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一、关于刘以鬯先生 | 第11-13页 |
二、对南来作家的定义 | 第13-15页 |
三、对“南来意识”的定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一、艺术手法研究。 | 第20-21页 |
二、电影手法研究 | 第21-22页 |
三、文化融合研究 | 第22-24页 |
四、刘以鬯与香港社会 | 第24-26页 |
第一章 “两级”的对立 | 第26-40页 |
第一节 过去与未来:南来客的回望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幻想与现实:摩登女的憧憬 | 第30-33页 |
第三节 白色与黑色:人性的焦灼 | 第33-36页 |
第四节 见证与无能:他者的悲凉 | 第36-40页 |
第二章 :“困境”的表达 | 第40-57页 |
第一节 耳朵:声音的真实与虚幻 | 第41-47页 |
第二节 眼睛:意象的连贯与破碎 | 第47-52页 |
第三节 嘴巴:语言的流动与静止 | 第52-57页 |
第三章 “边缘”的境遇 | 第57-72页 |
第一节 安逸与动荡 | 第58-62页 |
第二节 多元与分裂 | 第62-65页 |
第三节 自由与羁绊 | 第65-68页 |
第四节 中心与边缘 | 第68-72页 |
第四章 身份追寻的香港性 | 第72-89页 |
第一节 港味:港话连篇 | 第73-77页 |
一、人物名称 | 第74-75页 |
二、俗语使用 | 第75-76页 |
三、专业术语 | 第76-77页 |
第二节 杂味:多元融合 | 第77-82页 |
第三节 原味:港人心态 | 第82-89页 |
一、意义感的破碎 | 第82-83页 |
二、归属感的贫乏 | 第83-85页 |
三、方向感的缺失 | 第85-89页 |
结语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附录 刘以鬯创作年表 | 第96-98页 |
后记 | 第98-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