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关键设备维修决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现状分析与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31页 |
2.1 设备维修理论与规律 | 第17-19页 |
2.1.1 港口设备的维修理论 | 第17-18页 |
2.1.2 设备故障维修的基本规律 | 第18-19页 |
2.2 RCM维修基本原理 | 第19-22页 |
2.2.1 可靠性的相关定义 | 第19-20页 |
2.2.2 RCM维修的中心思想 | 第20页 |
2.2.3 RCM维修决策的步骤 | 第20-21页 |
2.2.4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 | 第21-22页 |
2.2.5 可靠性维修的优点 | 第22页 |
2.3 码头装卸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分析 | 第22-24页 |
2.4 码头关键设备结构功能分析 | 第24-28页 |
2.4.1 场桥 | 第24-25页 |
2.4.2 岸桥 | 第25-28页 |
2.5 码头关键设备的特点与维修现存难点 | 第28-29页 |
2.5.1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关键设备的特点 | 第28页 |
2.5.2 设备维修现存难点 | 第28-29页 |
2.6 解决思路 | 第29-31页 |
第3章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 第31-42页 |
3.1 FMEA分析目与原则 | 第31-32页 |
3.1.1 FMEA分析目的 | 第31页 |
3.1.2 FMEA分析原则 | 第31-32页 |
3.2 FMEA分析步骤与指标 | 第32-36页 |
3.2.1 FMEA分析实施步骤 | 第32-34页 |
3.2.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指标 | 第34-36页 |
3.3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各指标的权重 | 第36-41页 |
3.3.1 层次分析法步骤 | 第36-38页 |
3.3.2 评判矩阵 | 第38-39页 |
3.3.3 各因素相对权重 | 第39-40页 |
3.3.4 一致性检验 | 第40-41页 |
3.4 综合评分与故障危险性等级 | 第41-42页 |
第4章 集装箱码头关键设备FMEA分析 | 第42-57页 |
4.1 场桥FMEA分析 | 第42-51页 |
4.1.1 场桥组成机构功能分析 | 第42-43页 |
4.1.2 场桥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4.1.3 场桥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各指标评分 | 第44-48页 |
4.1.4 场桥FMEA分析结果及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48-51页 |
4.2 岸桥FMEA分析 | 第51-57页 |
4.2.1 岸桥组成机构功能分析 | 第51-52页 |
4.2.2 岸桥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4.2.3 岸桥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各指标评分 | 第53-55页 |
4.2.4 岸桥FMEA分析结果及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55-57页 |
第5章 维修方式与周期决策 | 第57-72页 |
5.1 码头关键设备维修方式决策 | 第57-61页 |
5.1.1 维修方式选择 | 第57-59页 |
5.1.2 场桥维修方式选择 | 第59-60页 |
5.1.3 岸桥维修方式选择 | 第60-61页 |
5.2 无约束情况下的预防维修周期决策 | 第61-67页 |
5.2.1 预防维修周期决策分析 | 第61-62页 |
5.2.2 两种维修模型的比较与维修周期确定原则 | 第62-64页 |
5.2.3 按有效度最大原则确定最佳预防维修周期 | 第64-66页 |
5.2.4 按总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最佳预防维修周期 | 第66页 |
5.2.5 实例分析 | 第66-67页 |
5.3 基于设备完好率的预防维修周期决策 | 第67-72页 |
5.3.1 问题描述 | 第67-68页 |
5.3.2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 第68页 |
5.3.3 模型建立 | 第68-70页 |
5.3.4 码头关键设备预防维修周期实例 | 第70-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