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完善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诉讼保全担保的基本理论 | 第9-15页 |
(一)诉讼保全与诉讼保全担保 | 第9-11页 |
1.概念辨析 | 第9页 |
2.二者关系 | 第9-10页 |
3.二者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作用、价值 | 第10-11页 |
(二)诉讼保全担保与一般民事担保 | 第11-15页 |
1.法律性质不同 | 第11-13页 |
2.产生原因不同 | 第13页 |
3.主体不同 | 第13页 |
4.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不同 | 第13页 |
5.诉讼风险不同 | 第13-15页 |
二、诉讼保全担保的域外立法考察及借鉴意义 | 第15-23页 |
(一)大陆法系立法考察 | 第15-19页 |
1.德国 | 第15-16页 |
2.日本 | 第16-18页 |
3.中国台湾 | 第18-19页 |
(二)英美法系立法考察 | 第19-21页 |
(三)域外立法对于我国民事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21-23页 |
三、我国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立法现状考察 | 第23-26页 |
(一)诉讼保全担保责任期间不明确 | 第23页 |
(二)诉讼保全担保责任范围不确定 | 第23-24页 |
(三)诉讼保全担保额无法认定 | 第24-26页 |
四、我国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司法实践考察 | 第26-31页 |
(一)我国诉讼保全担保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 | 第26-28页 |
1.诉讼中的保全案件激增,仍以财产保全类型为主 | 第26-27页 |
2.诉讼保全案件无一例外均需提供担保 | 第27页 |
3.诉讼保全担保审查较随意,法院职权主义严重 | 第27页 |
4.担保方式以实物担保为主,担保方式不断丰富 | 第27-28页 |
(二)我国诉讼保全担保制度司法实践中之困境分析 | 第28-31页 |
1.诉讼保全担保人压力过大 | 第28-29页 |
2.诉讼保全担保审查不严 | 第29页 |
3.诉讼保全担保效力模糊 | 第29-31页 |
五、我国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31-38页 |
(一)创新诉讼保全担保方式 | 第31-32页 |
(二)完善诉讼保全担保审查程序 | 第32-34页 |
(三)明确诉讼保全担保的范围和期间 | 第34-35页 |
1.明确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具体情形 | 第34-35页 |
2.明确诉讼保全担保期间 | 第35页 |
(四)规范诉讼保全担保的解除程序 | 第35-38页 |
1.明确被申请人提供反担保不予解除保全的具体情形 | 第35-36页 |
2.平衡诉讼保全解除时被申请人的权利义务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