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有关影子银行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2 有关金融稳定性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有关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9-20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9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0-22页 |
第2章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2-39页 |
2.1 影子银行分析 | 第22-26页 |
2.1.1 影子银行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2 影子银行的特点 | 第23-24页 |
2.1.3 规制影子银行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2.2 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2.2.1 金融抑制理论 | 第26-27页 |
2.2.2 金融监管套利理论 | 第27页 |
2.2.3 金融创新及监管放松 | 第27页 |
2.3 金融稳定性分析 | 第27-32页 |
2.3.1 金融稳定的内涵 | 第27-28页 |
2.3.2 金融稳定的特点 | 第28-29页 |
2.3.3 金融稳定的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2.4 金融稳定性相关理论分析 | 第32-35页 |
2.4.1 金融稳定性基本理论 | 第32-34页 |
2.4.2 金融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2.5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作用分析 | 第35-38页 |
2.5.1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积极作用 | 第35-36页 |
2.5.2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消极作用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我国影子银行及金融稳定性的现状分析 | 第39-52页 |
3.1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与运作模式 | 第39-41页 |
3.1.1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 第39-40页 |
3.1.2 我国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 | 第40-41页 |
3.2 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与发展 | 第41-46页 |
3.2.1 我国影子银行构成 | 第41-42页 |
3.2.2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综合测算 | 第42-45页 |
3.2.3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 | 第45-46页 |
3.3 我国金融体系内外部环境稳定现状 | 第46-47页 |
3.3.1 宏观经济 | 第46页 |
3.3.2 银行业 | 第46-47页 |
3.3.3 金融市场 | 第47页 |
3.4 我国金融稳定性测算及分析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2-58页 |
4.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 第52-54页 |
4.1.1 变量选取与说明 | 第52-53页 |
4.1.2 模型设定 | 第53-54页 |
4.2 模型检验与估计 | 第54-56页 |
4.2.1 单位根捡验和协整检验 | 第54-55页 |
4.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55页 |
4.2.3 模型回归结果 | 第55-56页 |
4.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6页 |
4.4 实证结论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7-58页 |
第5章 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58-64页 |
5.1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 第58-59页 |
5.1.1 建立宏观审慎指标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 | 第58页 |
5.1.2 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 第58-59页 |
5.1.3 完善监管体制,加強各部门间的合作 | 第59页 |
5.1.4 增强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59页 |
5.2 加快配套制度的建设 | 第59-60页 |
5.2.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59-60页 |
5.2.2 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60页 |
5.2.3 健全金融机构破产处置机制 | 第60页 |
5.3 强化影子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与信息披露 | 第60-61页 |
5.3.1 加强影子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 第60-61页 |
5.3.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61页 |
5.4 影子银行的差异化监管 | 第61-63页 |
5.4.1 银行表外业务 | 第61页 |
5.4.2 信托通道类业务 | 第61-62页 |
5.4.3 券商定向资管业务 | 第62页 |
5.4.4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业务 | 第62页 |
5.4.5 民间借贷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1、结论 | 第64-65页 |
2、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