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1 城乡居民对教育公平的诉求 | 第15页 |
1.1.2 人口集聚导致教育资源短缺 | 第15-16页 |
1.1.3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 第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理论研究 | 第23-29页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2.1 城乡 | 第23页 |
2.2.2 基础教育 | 第23页 |
2.2.3 教育资源 | 第23页 |
2.2.4 空间配置 | 第23-24页 |
2.2.5 教育测评指标体系 | 第24页 |
2.2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理想城乡社会模型 | 第24-25页 |
2.2.2 二元经济结构论 | 第25页 |
2.2.3 城市偏向论与乡村偏向论 | 第25页 |
2.2.4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发展 | 第25-26页 |
2.3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2.3.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6-27页 |
2.3.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7页 |
2.3.3 教育均衡发展阶段理论 | 第27页 |
2.4 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 第27-29页 |
2.4.1 均衡基础教育资源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 第27-28页 |
2.4.2 享受均等基础教育资源是城乡居民的基本权利 | 第28页 |
2.4.3 均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苏州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现状 | 第29-36页 |
3.1 苏州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 第29-32页 |
3.1.1 苏州基础教育总体概况 | 第29页 |
3.1.2 苏州基础教育具体情况 | 第29-32页 |
3.2 苏州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演进 | 第32-34页 |
3.2.1 八九十年代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分散失衡 | 第32-33页 |
3.2.2 新世纪初期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撤并集聚 | 第33页 |
3.2.3 城乡发展一体化阶段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创新发展 | 第33-34页 |
3.3 影响苏州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因素 | 第34-36页 |
3.3.1 经济实力提升与居民需求提高 | 第34页 |
3.3.2 政府投入引导与市场竞争调节 | 第34页 |
3.3.3 城镇化的带动与人流方向改变 | 第34-35页 |
3.3.4 产业转型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苏州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测评指标体系 | 第36-46页 |
4.1 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8页 |
4.1.1 测评流程确定 | 第36页 |
4.1.2 测评区域说明 | 第36-38页 |
4.2 测评指标体系的功能和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4.2.1 指标体系功能 | 第38页 |
4.2.2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4.3 测评指标体系框架 | 第39-42页 |
4.3.1 指标体系设计 | 第39-40页 |
4.3.2 指标体系内涵 | 第40页 |
4.3.3 具体指标说明 | 第40-42页 |
4.3.4 具体指标计分方法 | 第42页 |
4.4 测评过程与方法 | 第42-46页 |
4.4.1 获取数据 | 第42-43页 |
4.4.2 确定测评方法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现阶段苏州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评估 | 第46-116页 |
5.1 苏州市城乡小学空间配置合理性评估 | 第46-69页 |
5.1.1 城乡小学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公平情况 | 第46-52页 |
5.1.2 城乡小学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情况 | 第52-58页 |
5.1.3 城乡小学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绩效情况 | 第58-62页 |
5.1.4 城乡小学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的综合评价 | 第62-69页 |
5.2 苏州市城乡初中空间配置合理性评估 | 第69-92页 |
5.2.1 城乡初中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公平情况 | 第69-75页 |
5.2.2 城乡初中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情况 | 第75-81页 |
5.2.3 城乡初中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绩效情况 | 第81-85页 |
5.2.4 城乡初中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的综合评价 | 第85-92页 |
5.3 苏州市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评估 | 第92-113页 |
5.3.1 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公平情况 | 第92-98页 |
5.3.2 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情况 | 第98-104页 |
5.3.3 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绩效情况 | 第104-107页 |
5.3.4 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的综合评价 | 第107-113页 |
5.4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变化的原因 | 第113-116页 |
5.4.1 城镇化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差异扩大 | 第113-114页 |
5.4.2 校际之间差距加剧学生流向不均 | 第114页 |
5.4.3 教育供给主体单一,基础设施不配套 | 第114-115页 |
5.4.4 经济梯度发展与产业结构影响人口变动 | 第115页 |
5.4.5 资源按户籍人口供给,配置规划落后 | 第115-116页 |
第六章 苏州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再配置策略 | 第116-127页 |
6.1 苏州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再配置方案 | 第116-123页 |
6.1.1 苏州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再配置方案 | 第116-118页 |
6.1.2 苏州城乡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再配置方案 | 第118-121页 |
6.1.3 苏州城乡初中教育资源空间再配置方案 | 第121-123页 |
6.2 苏州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再配置路径 | 第123-127页 |
6.2.1 鼓励多样教育供给模式,大力扶持民办教育 | 第123-124页 |
6.2.2 加强顶层体制创新,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 | 第124-125页 |
6.2.3 教育与规划部门合作,适度超前学校布局规划 | 第125页 |
6.2.4 发挥重点名校带动作用,结对辐射薄弱学校 | 第125-126页 |
6.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软实力 | 第126-12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7-129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7-128页 |
7.1.1 分析了苏州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现状与问题 | 第127页 |
7.1.2 建立了一套适合苏州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测评体系 | 第127页 |
7.1.3 提出了苏州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再配置的方案与路径 | 第127-128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附录 | 第133-136页 |
作者简历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