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策略研究--以吴江七都镇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4-16页
        1.2.1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2.2 研究范围第15-16页
    1.3 研究重点与目标第16-17页
        1.3.1 研究重点第16-17页
        1.3.2 研究目标第17页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7-20页
        1.4.1 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综述第21-3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小城镇第21页
        2.1.2 水乡特色第21-22页
        2.1.3 特色维育第22页
    2.2 相关理论借鉴第22-28页
        2.2.1 理论借鉴第23-26页
        2.2.2 与小城镇特色维育相关的规划第26-28页
    2.3 国内外小城镇特色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第28-33页
        2.3.1 国外小城镇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第28-30页
        2.3.2 国内小城镇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第30-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基于“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解析第34-49页
    3.1“江南水乡”特色认知第34-40页
        3.1.1“江南水乡”特色内涵第34-36页
        3.1.2“江南水乡”特色构成要素第36-38页
        3.1.3“江南水乡”特色的发展与更新第38-40页
    3.2 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认知第40-43页
        3.2.1 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形成第40-42页
        3.2.2 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特征第42-43页
    3.3“江南水乡”特色与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的相关性第43-48页
        3.3.1 构成要素的同一性第43-45页
        3.3.2 形成机制的同构性第45-46页
        3.3.3 地域特色的从属性第46-47页
        3.3.4 共性之下的特殊性第47页
        3.3.5 水乡特色的差异性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现状问题第49-62页
    4.1 所依附的自然生态逐渐“褪色”第49-53页
        4.1.1 小城镇自然水系面貌的改变第49-51页
        4.1.2 未构建系统的生态绿网结构第51-52页
        4.1.3 建设不当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第52-53页
    4.2 水乡人居生态环境的维系不足第53-57页
        4.2.1 人居环境维育缺乏整体性第54页
        4.2.2 人居环境的规划维育不适宜第54-56页
        4.2.3 时代背景下人居生态环境维系面临的挑战第56-57页
    4.3 水乡特色与文化生态要素的疏离第57-61页
        4.3.1 过分追求水乡特色的表现性第57-58页
        4.3.2 传统要素的破坏与“乡愁”流失第58-59页
        4.3.3 城镇景观冲击下的特色趋同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策略第62-77页
    5.1 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的维育思路第62-65页
        5.1.1 以水为基,维育苏南水绿自然网络第62-64页
        5.1.2 以人为本,构建水乡和谐人居环境第64-65页
        5.1.3 以文为脉,传承吴地浓厚人文情怀第65页
    5.2 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的维育原则第65-69页
        5.2.1 地域性与时代性相依托第65-66页
        5.2.2 整体性与多样性相融合第66页
        5.2.3 参考性与适应性相契合第66-68页
        5.2.4 近期性与远期性相结合第68-69页
    5.3 多层次划分的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策略第69-70页
        5.3.1 基于宏观层面的特色定位第69-70页
        5.3.2 依托中观层面的规划引导第70页
        5.3.3 落实微观层面的维育内容第70页
    5.4 多要素提炼的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策略第70-73页
        5.4.1 维育自然山水生态特质第71页
        5.4.2 留驻水乡人居生活环境第71-72页
        5.4.3 传承历史文脉“乡愁”符号第72-73页
    5.5 多维度营造的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策略第73-76页
        5.5.1 强化特色城镇节点第73-74页
        5.5.2 构建特色水乡网络第74-76页
        5.5.3 塑造特色面域空间第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吴江七都镇水乡特色维育的实证研究第77-96页
    6.1 吴江七都镇概况第77-80页
        6.1.1 自然地理环境第77-78页
        6.1.2 社会经济发展第78-79页
        6.1.3 水乡特色的梳理与提炼第79-80页
    6.2 七都镇水乡特色维育现状第80-85页
        6.2.1 自然生态特色维育现状第80-81页
        6.2.2 人居环境特色维育现状第81-83页
        6.2.3 文化生态特色维育现状第83-85页
    6.3 七都镇水乡特色维育的建设实践第85-95页
        6.3.1“美丽城镇”建设的多层次特色系统构建第85-87页
        6.3.2“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多要素特色维育第87-90页
        6.3.3“点-线-面”式的多维度特色意象塑造第90-95页
    6.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七章 结语第96-98页
    7.1 研究主要结论第96页
    7.2 研究的不足第96-97页
    7.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图表目录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作者简历第108-109页
    一、基本情况第108页
    二、教育背景第108页
    三、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08页
    四、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工程实践第108-109页
    五、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南乡村水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研究
下一篇: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