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管线工程论文

青岛中央活力区海口路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3 文献评述第15-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项目概况和需求分析第18-32页
    2.1 区域概况第18-23页
        2.1.1 自然条件第18-19页
        2.1.2 社会经济条件第19页
        2.1.3 土地利用情况第19-20页
        2.1.4 区域市政设施现状第20-23页
    2.2 区域规划情况第23-26页
        2.2.1 战略定位第23页
        2.2.2 发展规模和功能结构第23-24页
        2.2.3 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第24-26页
    2.3 工程概况第26-30页
        2.3.1 平面设计第26-27页
        2.3.2 竖向设计第27-28页
        2.3.3 节点设计第28页
        2.3.4 附属工程第28-29页
        2.3.5 管理体制第29-30页
    2.4 项目需求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项目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第32-40页
    3.1 管廊路由选择第32-33页
    3.2 管线类型选择第33-35页
        3.2.1 管廊类型对比分析第33-34页
        3.2.2 管廊类型选择第34-35页
    3.3 入廊管线论证第35-37页
        3.3.1 入廊管线优缺点分析第35-36页
        3.3.2 管线入廊种类第36-37页
    3.4 管廊断面选择第37-39页
        3.4.1 断面类型第37页
        3.4.2 断面尺寸第37-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分析第40-45页
    4.1 项目的优缺点和效益第40-41页
        4.1.1 项目建设优缺点分析第40-41页
        4.1.2 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第41页
    4.2 项目实施中的环境影响及措施第41-44页
        4.2.1 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第41-42页
        4.2.2 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第42-44页
    4.3 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措施第44页
        4.3.1 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的环境影响第44页
        4.3.2 对环境影响的措施第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价第45-51页
    5.1 直埋管线与综合管廊经济对比第45-48页
        5.1.1 直埋管线造价第45-47页
        5.1.2 综合管廊造价第47-48页
        5.1.3 直埋管线与综合管廊结论比较第48页
    5.2 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第48-49页
        5.2.1 直接经济效益第48页
        5.2.2 间接经济效益第48-49页
    5.3 项目的风险评估第49-50页
        5.3.1 市场风险第49页
        5.3.2 技术风险第49页
        5.3.3 施工风险第49页
        5.3.4 资金风险第49-50页
        5.3.5 外部协作及环境风险第50页
        5.3.6 社会风险第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项目建设综合效益评估第51-57页
    6.1 项目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51-52页
    6.2 项目建设的综合评价办法第52-54页
        6.2.1 计算评价总分第52-54页
        6.2.2 评价等级第54页
    6.3 项目建设的各指标评价过程和结果第54-56页
        6.3.1 技术性指标第54-55页
        6.3.2 经济性指标第55页
        6.3.3 社会环境指标第55-56页
        6.3.4 项目总评分和等级第56页
    6.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研究
下一篇:寒地城市“老年社区”外环境改造设计研究--以长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