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本文的研究安排 | 第14-17页 |
1.2.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3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信用卡违约风险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7-22页 |
2.1 违约风险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1.1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理论 | 第17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8页 |
2.1.3 信用脆弱性理论 | 第18页 |
2.2 国内外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2.2.1 国外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2.2.2 国内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研究成果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信用卡业务、风险及违约风险简介 | 第22-27页 |
3.1 信用卡业务概述 | 第22-24页 |
3.1.1 信用卡定义 | 第22页 |
3.1.2 信用卡业务特性 | 第22-23页 |
3.1.3 信用卡业务收入和成本 | 第23-24页 |
3.2 信用卡风险及违约风险 | 第24-27页 |
3.2.1 信用卡风险分类 | 第24-25页 |
3.2.2 违约风险是信用卡风险的主要风险 | 第25-27页 |
第四章 信用卡违约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4.1 信用卡违约风险现状 | 第27-29页 |
4.2 信用卡违约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4.2.1 客户自身方面原因 | 第29-30页 |
4.2.2 银行内部管理方面原因 | 第30-32页 |
4.2.3 外部社会环境方面原因 | 第32-34页 |
第五章 信用卡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4-40页 |
5.1 信用卡违约风险因素指标选取 | 第34-35页 |
5.2 数据与变量定义 | 第35-36页 |
5.3 模型构造 | 第36-37页 |
5.4 参数估计 | 第37-38页 |
5.5 鲁棒性检验 | 第38页 |
5.6 分析结论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加强信用卡违约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40-44页 |
6.1 加强银行内部违约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40-42页 |
6.1.1 严把准入关口,从源头控制风险 | 第40页 |
6.1.2 强化风险管理,稳定资产质量 | 第40-41页 |
6.1.3 完善后评价,及时调整,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 第41-42页 |
6.1.4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 第42页 |
6.2 完善外部违约风险体系建设的建议 | 第42-44页 |
6.2.1 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并广泛开展诚信教育 | 第42-43页 |
6.2.2 推动信用卡违约风险补偿机制创新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