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3.1 油液磨粒检测现状 | 第12-16页 |
1.3.2 油液水分检测现状 | 第16-18页 |
1.3.3 油液气泡检测现状 | 第18-21页 |
1.4 微流体技术发展 | 第21-22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阻抗微流体芯片检测原理 | 第23-31页 |
2.1 电感检测原理 | 第23-27页 |
2.1.1 电感检测原理介绍 | 第23-24页 |
2.1.2 电感检测仿真分析 | 第24-25页 |
2.1.3 电感检测理论计算 | 第25-27页 |
2.2 电容检测原理 | 第27-30页 |
2.2.1 电容检测原理介绍 | 第27-28页 |
2.2.2 电容检测仿真分析 | 第28-29页 |
2.2.3 电容检测理论计算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阻抗微流体芯片的设计制作及检测系统的搭建 | 第31-38页 |
3.1 检测芯片流道位置仿真 | 第31-34页 |
3.1.1 流道位置对铁颗粒和铜颗粒检测参数影响仿真 | 第31-33页 |
3.1.2 流道位置对水颗粒和气泡检测参数影响仿真 | 第33-34页 |
3.2 检测芯片线圈间距仿真 | 第34-35页 |
3.2.1 线圈间距对铁颗粒和铜颗粒检测参数影响仿真 | 第34-35页 |
3.2.2 线圈间距对水颗粒和气泡检测参数影响仿真 | 第35页 |
3.3 检测芯片的制作 | 第35-36页 |
3.4 检测系统的搭建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阻抗微流体芯片的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 第38-70页 |
4.1 线圈匝数对污染物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38-46页 |
4.1.1 线圈匝数对铁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38-40页 |
4.1.2 线圈匝数对铜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40-42页 |
4.1.3 线圈匝数对水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42-44页 |
4.1.4 线圈匝数对气泡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 漆包线直径对污染物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46-54页 |
4.2.1 漆包线直径对铁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2 漆包线直径对铜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47-51页 |
4.2.3 漆包线直径对水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4 漆包线直径对气泡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 激励频率对污染物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54-61页 |
4.3.1 激励频率对铁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 激励频率对铜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55-58页 |
4.3.3 激励频率对水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4 激励频率对气泡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激励电压对污染物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61-68页 |
4.4.1 激励电压对铁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61-63页 |
4.4.2 激励电压对铜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63-65页 |
4.4.3 激励电压对水颗粒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65-67页 |
4.4.4 激励电压对气泡检测参数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污染物检测实验研究 | 第70-79页 |
5.1 铁颗粒检测实验 | 第70-71页 |
5.2 铜颗粒检测实验 | 第71-74页 |
5.3 水颗粒检测实验 | 第74-76页 |
5.4 气泡检测实验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