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9-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概述 | 第17-25页 |
2.1 融资租赁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 第17-18页 |
2.2 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 第18-21页 |
2.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益处 | 第18-19页 |
2.2.2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 第19页 |
2.2.3 我国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应用 | 第19-20页 |
2.2.4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对比 | 第20-21页 |
2.3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内容 | 第21-25页 |
2.3.1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概念及意义 | 第21-22页 |
2.3.2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及实施流程 | 第22-23页 |
2.3.3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背景 | 第25-31页 |
3.1 S公司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3.1.1 S公司简介 | 第25页 |
3.1.2 S公司所处行业现状 | 第25-27页 |
3.2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应用前提分析 | 第27-29页 |
3.2.1 S公司证券化资产提供基础支持 | 第27-28页 |
3.2.2 证券市场的发展为S公司提供良好的外部坏境 | 第28页 |
3.2.3 潜在的投资和筹资需求为S公司提供市场空间 | 第28页 |
3.2.4 相关法律法规为S公司提供政策支持 | 第28-29页 |
3.3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 第29-31页 |
3.3.1 融资租赁业务的资金需求 | 第29页 |
3.3.2 S公司经营的资金需求 | 第29-31页 |
4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31-52页 |
4.1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内容 | 第31-38页 |
4.1.1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规模及交易结构 | 第31-34页 |
4.1.2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及类别 | 第34-35页 |
4.1.3 基础资产选择和资产池的组建 | 第35-38页 |
4.2 产品运行状况分析 | 第38-42页 |
4.3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现金流相关分析 | 第42-46页 |
4.3.1 S公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现金流的归集 | 第42页 |
4.3.2 未来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分析 | 第42-46页 |
4.4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与防范 | 第46-48页 |
4.4.1 与承租人相关的风险 | 第46-47页 |
4.4.2 与S公司自身相关的风险 | 第47-48页 |
4.4.3 与投资者相关的风险 | 第48页 |
4.4.4 与其他业务参与人相关的风险 | 第48页 |
4.5 S公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效果分析 | 第48-52页 |
4.5.1 促进公司盘活资产,调节资本结构 | 第48-50页 |
4.5.2 降低经营风险,减轻发展规模受限压力 | 第50页 |
4.5.3 解决资金困境,拓宽融资渠道 | 第50-52页 |
5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特色及不足 | 第52-55页 |
5.1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特色之处 | 第52-53页 |
5.1.1 把握政策支持的机会 | 第52页 |
5.1.2 选择高分散度的基础资产组合 | 第52页 |
5.1.3 设置循序渐进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 第52-53页 |
5.2 S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不足之处 | 第53-55页 |
5.2.1 资产支持证券缺乏可靠的外部增信 | 第53页 |
5.2.2 基础资产确认缺乏标准 | 第53-54页 |
5.2.3 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5-58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建议 | 第55-58页 |
6.2.1 提高融资租赁企业资产管理和资产支持证券增信水平 | 第55-56页 |
6.2.2 明确基础资产处理标准 | 第56页 |
6.2.3 完善相关法规和市场环境 | 第56-57页 |
6.2.4 优化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中资产组合 | 第57页 |
6.2.5 推动更多租赁企业发展多类型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