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公务员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海南省公安机关民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导论第8-16页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9页
        1. 研究背景第8-9页
        2. 研究意义第9页
    (二) 公共部门激励的方式及效果相关研究第9-13页
        1. 国外公共部门激励的相关研究第9-10页
        2. 国内公共部门激励的相关研究第10-12页
        3. 研究现状评述第12-13页
    (三)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6页
        1. 研究内容第13页
        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3. 研究方法第14-16页
二、概念定义及相关理论第16-20页
    (一) 激励的定义及相关理论第16-18页
    (二) 感知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三) 努力工作意愿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三、公务员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的模型构建第20-35页
    (一) 基于波特和劳勒提出的综合激励模型的研究框架第20-25页
        1.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作用机理第20-22页
        2. 激励及其感知与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理论模型构建第22-25页
    (二) 公务员激励因素构成维度极其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的影响第25-31页
        1. 晋升激励因素构成维度极其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的影响第26-28页
        2. 工作内容激励因素构成维度极其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的影响第28-29页
        3. 物质精神激励因素构成维度极其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的影响第29-30页
        4. 负激励因素构成维度极其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的影响第30-31页
    (三) 公务员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的机理总述第31-35页
四、公务员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的实证调研——以海南省公安机关民警为例第35-41页
    (一) 问卷设计和数据搜集第35-38页
        1. 问卷设计与问卷发放第35-37页
        2. 样本回收与分布第37-38页
    (二) 变量设定第38-39页
    (三) 模型简介第39-41页
五、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第41-63页
    (一) 数据处理和总体评价第41-43页
    (二) 激励感知测试的结果分析第43-60页
        1. 晋升激励因素感知测试的结果分析第43-47页
        2. 工作内容激励因素感知测试的结果分析第47-53页
        3. 物质精神激励因素感知测试的结果分析第53-57页
        4. 负激励因素感知测试的结果分析第57-60页
    (三)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第60-63页
六、结论与研究展望第63-74页
    (一) 基本结论与讨论第63-66页
        1. 晋升激励因素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的结论与讨论第63-64页
        2. 工作内容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的结论与讨论第64-65页
        3. 物质精神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的结论与讨论第65页
        4. 负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的结论与讨论第65-66页
    (二) 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的结论与讨论第66-68页
        1. 研究所处的角度存在差异第66-67页
        2. 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影响模型构建的缺陷第67页
        3. 激励因素的构成维度不同第67页
        4. 公安机关在物质激励上要由于其他政府部门第67-68页
        5. 公安机关负激励种类更多第68页
    (三) 对当前公安机关激励的建议第68-70页
        1. 晋升激励方面的建议第68-69页
        2. 工作内容激励方面的建议第69页
        3. 物质精神激励方面的建议第69-70页
        4. 负激励方面的建议第70页
    (四) 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第70-71页
        1. 理论贡献第70-71页
        2. 实践价值第71页
    (五) 研究展望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附录1: 公务员激励感知对工作努力意愿的影响调查问卷第76-81页
附录2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镇公务员考核问题研究报告--以X市L镇为例
下一篇:策略性协作:乡村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基于浙江省德清县乡贤参事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