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红粘土与地基论文

饱和—非饱和红黏土中溶质迁移机理及数值模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溶质迁移基本理论第17-28页
    2.1 土壤中水分运动方程第17-22页
        2.1.1 非饱和流达西定律第17-18页
        2.1.2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第18-21页
        2.1.3 因变量为含水量θ的基本方程第21-22页
    2.2 土壤中溶质迁移方程第22-25页
        2.2.1 溶质的对流运移第22页
        2.2.2 溶质的分子扩散第22-23页
        2.2.3 溶质的机械弥散第23-24页
        2.2.4 溶质运移的基本方程第24-25页
    2.3 两区流模型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溶质迁移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第28-52页
    3.1 水动力学参数灵敏度第28-39页
        3.1.1 土水特征曲线的测定第29-32页
        3.1.2 土壤渗透系数曲线第32页
        3.1.3 理论介绍第32-34页
        3.1.4 计算方案第34-35页
        3.1.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5-38页
        3.1.6 结论与小结第38-39页
    3.2 对流-弥散模型参数灵敏度第39-43页
        3.2.1 CXTFIT软件的理论基础第39-40页
        3.2.2 平均孔隙流速的灵敏度第40页
        3.2.3 弥散系数的灵敏度第40-41页
        3.2.4 阻滞因子的灵敏度第41-42页
        3.2.5 小结与讨论第42-43页
    3.3 两区流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第43-48页
        3.3.1 CXTFIT软件的理论基础第43页
        3.3.2 平均孔隙流速的灵敏度第43-44页
        3.3.3 弥散系数的灵敏度第44-45页
        3.3.4 阻滞因子的灵敏度第45-46页
        3.3.5 分形系数的灵敏度第46-47页
        3.3.6 溶质交换系数的灵敏度第47-48页
        3.3.7 小结与讨论第48页
    3.4 参数反演理论第48-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饱和红黏土中溶质迁移的规律第52-73页
    4.1 红黏土的成因及特殊性第52-55页
        4.1.1 红黏土成因及分布第52-54页
        4.1.2 红黏土特殊性质第54-55页
    4.2 饱和室内土柱试验第55-56页
        4.2.1 试验土样第55页
        4.2.2 研究方法第55页
        4.2.3 试验装置第55页
        4.2.4 试验方法第55-56页
    4.3 红黏土中溶质迁移参数分析第56-67页
        4.3.1 试验结果第56-58页
        4.3.2 参数反演结果第58-61页
        4.3.3 对弥散系数D的分析第61-63页
        4.3.4 对组滞因子R的分析第63-65页
        4.3.5 对分型系数β的分析第65-67页
    4.4 红黏土与不同土质溶质迁移对比分析第67-72页
        4.4.1 红黏土与普通土质之间的对比第67-69页
        4.4.2 红黏土与不同红土之间的对比第69-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非饱和红黏土中溶质迁移第73-83页
    5.1 室内土柱试验第73-76页
        5.1.1 试验装置第73-75页
        5.1.2 试验原理第75-76页
    5.2 试验结果第76-79页
    5.3 数值模拟分析第79-82页
        5.3.1 CXTFIT软件反演第79-80页
        5.3.2 GEO-STUDIO软件拟合第80-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6页
    6.1 主要结论第83-84页
    6.2 研究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1页
硕士研究生阶段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徐变与收缩
下一篇:高透水性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