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一个人工合成玉米群体的基因组变异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1. 前言第11-35页
    1.1 高通量基因型分析技术发展与简介第11-24页
        1.1.1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及原理第13-19页
        1.1.2 全基因组重测序第19-20页
        1.1.3 SNP芯片技术第20-21页
        1.1.4 简化基因组测序第21-24页
    1.2 高通量测序的应用第24-33页
        1.2.1 高密度分子标记的开发第25-27页
        1.2.2 结构变异的鉴定第27-31页
        1.2.3 泛基因组第31-33页
    1.3 玉米数量遗传研究简介及MAGIC群体研究进展第33-34页
    1.4 本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4-3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5-46页
    2.1 实验材料第35-37页
        2.1.1 实验群体第35-36页
        2.1.2 高通量测序平台第36页
        2.1.3 实验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第36-37页
    2.2 实验方法第37-46页
        2.2.1 DNA提取和质量控制第37-38页
        2.2.2 GBS测序文库的构建和基因型鉴定第38-42页
        2.2.3 芯片鉴定SNP第42-43页
        2.2.4 全基因组重测序SNP鉴定第43-44页
        2.2.5 黄早四SNP、In/Del及SV鉴定第44-45页
        2.2.6 非参考基因组序列组装第45-46页
3. 结果第46-58页
    3.1 群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统计分析第46-54页
        3.1.1 GBS技术进行SNP开发及分析第46-48页
        3.1.2 基于芯片的SNP鉴定第48-50页
        3.1.3 重测序技术对群体SNP鉴定第50-53页
        3.1.4 不同测序平台获得标记的一致率比较第53-54页
    3.2 黄早四基因组组装片段处理分析第54-56页
    3.3 MAGIC群体特异序列组装第56-58页
4. 讨论第58-61页
    4.1 GBS开发分子标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第58-59页
    4.2 挖掘群体特异序列功能的意义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大刍草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遗传评价与重要性状 QTL 定位
下一篇:不同栽培措施对油菜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