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肉质性状、肌内脂肪酶活性和相关基因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Abbreviation)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1 陆川猪与杜洛克猪简介第12-14页
    2 动物脂肪组织基本特征第14-16页
        2.1 脂肪的沉积第14-15页
        2.2 脂肪的合成第15页
        2.3 脂肪的分解和转运第15-16页
    3 评定猪肉品质主要指标第16-18页
        3.1 胴体品质第16页
        3.2 常规肉质性状第16-17页
        3.3 肌肉组织学性状第17-18页
    4 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进展第18-21页
        4.1 脂蛋白脂酶第18-19页
        4.2 苹果酸脱氢酶第19页
        4.3 乙酰辅酶A羧化酶第19-20页
        4.4 激素敏感酯酶第20-21页
        4.5 乳酸脱氢酶第21页
    5 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调控第21-25页
        5.1 脂肪酸合成酶第21-22页
        5.2 解耦联蛋白3第22页
        5.3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第22-23页
        5.4 脂联素第23-24页
        5.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第24页
        5.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第24-25页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正反交F1代及亲本陆川猪的屠宰、肉品质和肌肉组织学测定第26-41页
    1 试验材料第26-27页
        1.1 试验动物第26页
        1.2 试验试剂和耗材第26-27页
        1.3 试验仪器第27页
    2 试验方法第27-30页
        2.1 屠宰测定第27-28页
        2.2 肉质性状测定第28-29页
        2.3 肌肉组织学测定第29-30页
    3 数据统计分析第30-3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4.1 正反交F1代及亲本陆川猪的屠宰性状测定结果第31-32页
        4.2 正反交F1代及亲本陆川猪的肉质性状测定结果第32-33页
        4.3 正反交F1代及亲本陆川猪的肌肉组织学性状测定结果第33-37页
    5 讨论第37-41页
        5.1 正反交F1代及其亲本陆川猪的屠宰测定与分析第37-38页
        5.2 正反交F1代及其亲本陆川猪的肉品质测定与分析第38-39页
        5.3 正反交F1代及其亲本陆川猪的肌肉组织学测定与分析第39-41页
第三章 猪肌内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研究第41-48页
    1 试验材料第41-42页
        1.1 试验动物第41页
        1.2 样品采集第41页
        1.3 主要试剂第41-42页
        1.4 主要仪器第42页
    2 试验方法第42-43页
        2.1 组织匀浆的制备第42页
        2.2 肌肉组织总蛋白的测定第42页
        2.3 酶活性的测定第42-43页
        2.4 数据的统计整理第43页
    3 试验结果第43-46页
        3.1 陆川猪和正反交F1代猪的酶活性测定结果第43-45页
        3.2 LPL、MDH和ACC酶活性与肌内脂肪等相关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第45-46页
    4 讨论第46-48页
第四章 猪肌内脂肪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测定研究第48-72页
    1 实验材料第48-50页
        1.1 实验动物第48页
        1.2 样品采集第48页
        1.3 实验试剂第48-49页
        1.4 实验仪器第49页
        1.5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第49-50页
    2、试验方法第50-56页
        2.1 基因的克隆第50-54页
        2.2 基因的荧光定量第54-56页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6页
    3、结果分析第56-69页
        3.1 FAS、LPL、H-FABP、UCP3、Adiponectin、PGC-1α基因表达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6-65页
        3.2 肌内脂肪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差异第65-67页
        3.3 FAS、LPL、H-FABP、UCP3、Adiponectin和PGC-1β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等相关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第67-69页
    4、讨论第69-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褪黑素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究
下一篇:陆川猪皮肤组织转录组测序及毛色决定分子机制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