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重庆市渝北区城市空间扩展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特点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3.3 研究特点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数据概况和数据处理第19-34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9-21页
        2.1.1 自然环境概况第19-20页
        2.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0-21页
    2.2 数据概况第21-24页
        2.2.1 遥感影像数据第21-24页
        2.2.2 其他辅助资料第24页
    2.3 遥感影像预处理第24-29页
        2.3.1 影像融合、镶嵌、裁剪和影像增强第24-26页
        2.3.2 影像波段组合第26-29页
    2.4 遥感影像解译第29-34页
        2.4.1 分类系统确立第29-30页
        2.4.2 遥感影像分类第30-32页
        2.4.3 影像分类后处理第32-34页
第三章 渝北区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第34-62页
    3.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34-38页
        3.1.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第35-36页
        3.1.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第36-38页
    3.2 城市实体提取第38-42页
        3.2.1 城市实体概念第38-39页
        3.2.2 城市实体的提取第39-40页
        3.2.3 城市实体提取步骤第40-41页
        3.2.4 城市实体扩展分布第41-42页
    3.3 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分析第42-48页
        3.3.1 城市扩展年速度分析第42-43页
        3.3.2 城市扩展动态度分析第43-45页
        3.3.3 城市扩展强度分析第45-46页
        3.3.4 城市扩展综合指数分析第46-48页
    3.4 城市空间扩展形态研究第48-52页
        3.4.1 城市圆形率和形态紧凑度分析第48-49页
        3.4.2 城市空间分形维数分析第49-50页
        3.4.3 城市空间放射状指数分析第50-52页
    3.5 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分析第52-57页
        3.5.1 城市空间扩展重心转移分析第52-54页
        3.5.2 城市空间扩展象限差异分析第54-57页
    3.6 城市空间扩展总体模式分析第57-58页
    3.7 城市空间扩展合理性分析第58-60页
        3.7.1 城市面积人口弹性系数分析第58-59页
        3.7.2 新增城市面积经济效益弹性系数分析第59-60页
    3.8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渝北区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分析第62-77页
    4.1 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定性分析第62-68页
        4.1.1 自然地理因素第62-63页
        4.1.2 人口因素第63-64页
        4.1.3 经济因素第64-66页
        4.1.4 交通因素第66-67页
        4.1.5 政府政策因素第67-68页
    4.2 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定量分析第68-76页
        4.2.1 定量分析方法和驱动力指标选取第69页
        4.2.2 驱动力指标的因子分析第69-74页
        4.2.3 因子回归分析第74-76页
    4.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渝北区城市空间扩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77-81页
    5.1 城市空间扩展存在的问题第77-78页
        5.1.1 城市空间扩展速度过快第77页
        5.1.2 城市扩展过程中农用地大量被侵占第77页
        5.1.3 城市用地扩展规模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第77-78页
    5.2 城市空间扩展对策第78-80页
        5.2.1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协调好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关系第78页
        5.2.2 科学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第78-79页
        5.2.3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空间扩展模式第79页
        5.2.4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第79-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81-83页
    6.1 研究结论第81-82页
    6.2 研究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表第88-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层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及加固研究
下一篇:基于CA-MARKOV模型的LUCC机制与模拟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