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层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及加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顺层岩质边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顺层岩质边坡开挖扰动区 | 第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12-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顺层岩质边坡地质破坏模式分析 | 第15-30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顺层岩质边坡分类 | 第15-18页 |
2.2.1 岩体结构分类 | 第15-16页 |
2.2.2 坡高及坡角分类 | 第16-17页 |
2.2.3 结构面分类 | 第17页 |
2.2.4 变形破坏模式分类 | 第17-18页 |
2.3 顺层边坡岩体应力变形特征 | 第18-21页 |
2.3.1 滑移——拉裂破坏模式应力分布 | 第18-19页 |
2.3.2 滑移——弯曲破坏模式应力分布 | 第19页 |
2.3.3 影响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 第19-21页 |
2.4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地质力学机制分析 | 第21-29页 |
2.4.1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的边界条件 | 第21页 |
2.4.2 赤平投影分析 | 第21-22页 |
2.4.3 地质力学机制分析 | 第22-24页 |
2.4.4 变形破坏的力学分析 | 第24-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 第30-61页 |
3.1 概述 | 第30页 |
3.2 FLAC3D建模准备 | 第30-32页 |
3.2.1 岩体材料模拟 | 第30-31页 |
3.2.2 结构面的模拟 | 第31-32页 |
3.3 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路径 | 第32-36页 |
3.3.1 破坏接近度定义 | 第33页 |
3.3.2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路径分析 | 第33-36页 |
3.4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 第36-59页 |
3.4.1 三维边坡边界形成条件分析 | 第36-37页 |
3.4.2 顺层岩质边坡纵向开挖长度的影响 | 第37-48页 |
3.4.3 顺层岩质边坡岩层面倾角的影响 | 第48-51页 |
3.4.4 顺层岩质边坡岩层厚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5 顺层岩质边坡坡角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6 顺层岩质边坡施工开挖高度的影响 | 第54-59页 |
3.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顺层岩质边坡加固方法分析 | 第61-77页 |
4.1 概述 | 第61页 |
4.2 顺层岩质边坡常用加固方法 | 第61-65页 |
4.2.1 坡率法 | 第61-62页 |
4.2.2 重力式抗滑挡墙 | 第62页 |
4.2.3 锚杆加固 | 第62页 |
4.2.4 抗滑桩 | 第62-65页 |
4.2.5 预应力锚杆(锚索)抗滑桩 | 第65页 |
4.3 边坡加固工程实例 | 第65-75页 |
4.3.1 工程概况 | 第65-67页 |
4.3.2 稳定性分析 | 第67-69页 |
4.3.3 边坡加固数值模拟 | 第69-71页 |
4.3.4 不同加固方式比较分析 | 第71-75页 |
4.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在学期间参加项目及取得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