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直驱式轮毂电机设计与优化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轮毂电机技术及其智能优化算法概述 | 第11-14页 |
1.2.1 轮毂电机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1.2.2 电机优化数学模型概述 | 第12页 |
1.2.3 智能优化算法概述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4-18页 |
1.3.1 轮毂电机发展与现状 | 第14-16页 |
1.3.2 智能优化算法基础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6-17页 |
1.3.3 智能优化算法电机优化应用发展与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直驱式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设计 | 第20-41页 |
2.1 电机性能指标确定 | 第20-23页 |
2.1.1 动力性能计算 | 第20-21页 |
2.1.2 电机性能指标确定 | 第21-23页 |
2.2 电机主要尺寸和气隙长度 | 第23-24页 |
2.2.1 电机主要尺寸 | 第23-24页 |
2.2.2 电磁负荷 | 第24页 |
2.2.3 气隙长度 | 第24页 |
2.3 定子结构 | 第24-28页 |
2.3.1 极槽配合与分数槽绕组 | 第24-26页 |
2.3.2 绕组联结方式 | 第26-27页 |
2.3.3 绕组参数 | 第27页 |
2.3.4 定子冲片尺寸 | 第27-28页 |
2.4 转子结构 | 第28-30页 |
2.4.1 永磁体尺寸 | 第28-29页 |
2.4.2 转子尺寸 | 第29-30页 |
2.5 电动汽车动力控制单元(PEU) | 第30-32页 |
2.5.1 PEU电流上限和电机最大转矩的关系 | 第30-31页 |
2.5.2 PEU电压上限和电机转折速度的关系 | 第31页 |
2.5.3 峰值功率计算 | 第31-32页 |
2.6 轮毂电机设计 | 第32-40页 |
2.6.1 峰值牵引曲线计算 | 第32-34页 |
2.6.2 PEU参数确定 | 第34页 |
2.6.3 极槽配合确定 | 第34-37页 |
2.6.4 电机初步设计方案 | 第37-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遗传算法改进及其在电机优化中的应用 | 第41-66页 |
3.1 遗传算法介绍 | 第41-44页 |
3.1.1 遗传算法概述 | 第41-42页 |
3.1.2 简单遗传算法步骤原理 | 第42-44页 |
3.2 遗传算法改进 | 第44-47页 |
3.2.1 遗传算法自身改进 | 第44-45页 |
3.2.2 遗传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改进 | 第45-47页 |
3.3 遗传算法优化对比 | 第47-51页 |
3.3.1 Rastrigin函数 | 第47页 |
3.3.2 遗传算法参数选择 | 第47-49页 |
3.3.3 遗传算法优化对比 | 第49-51页 |
3.4 电机优化数学模型与电磁性能解析模型 | 第51-59页 |
3.4.1 电机优化数学模型 | 第51-52页 |
3.4.2 电磁性能解析模型 | 第52-59页 |
3.4.2.1 气隙磁密解析模型 | 第52-54页 |
3.4.2.2 反电势与电磁转矩解析模型 | 第54-57页 |
3.4.2.3 齿槽转矩解析模型 | 第57-59页 |
3.5 最大转矩优化 | 第59-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轮毂电机性能分析与研究 | 第66-83页 |
4.1 绕组端部漏感计算 | 第66-68页 |
4.2 电机性能分析 | 第68-77页 |
4.2.1 空载性能 | 第68-70页 |
4.2.2 峰值牵引曲线和效率MAP图 | 第70-73页 |
4.2.3 转矩波动分布 | 第73页 |
4.2.4 短路电流与去磁校核 | 第73-77页 |
4.2.4.1 稳态短路电流与转矩 | 第74-75页 |
4.2.4.2 去磁校核 | 第75-77页 |
4.3 轮毂电机温度场分析 | 第77-82页 |
4.3.1 稳态电磁场-温度场耦合分析 | 第77-81页 |
4.3.2 UDDS工况工作点分布 | 第81-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