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双光响应农残快速检测系统及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农残的现状及其危害第11-12页
    1.2 农药残留检测现状第12-20页
        1.2.1 农药残留检测常规方法第12-14页
        1.2.2 光谱法第14-17页
        1.2.3 农药残留的其他检测方法第17-20页
    1.3 卟啉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第20-21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21-22页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双光响应农残快速检测系统的构建第23-51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双光响应检测模式传感器阵列的构建第23-28页
    2.3 双光响应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28-29页
    2.4 自动注样系统设计研究第29-31页
    2.5 光信号探测系统设计研究第31-38页
        2.5.1 双波长光源模块设计第31-36页
        2.5.2 荧光激发光源模块设计第36页
        2.5.3 微型光谱仪第36-38页
    2.6 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第38-43页
    2.7 电路控制采集系统设计研究第43-45页
        2.7.1 反应条件反馈模块第43-44页
        2.7.2 硬件整合及MCU电路模块第44-45页
    2.8 系统工作流程的建立及控制软件设计第45-48页
    2.9 小结第48-51页
3 双光响应检测系统的特征提取算法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51-73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双波长吸光度信号特征提取算法第51-54页
        3.2.1 USB4000微型光谱仪相关参数的设置第51-53页
        3.2.2 双波长吸光度特征提取算法第53-54页
    3.3 荧光信号特征提取算法第54-68页
        3.3.1 荧光信号预处理第55-60页
        3.3.2 特征指标选取第60-61页
        3.3.3 小波分析第61-67页
        3.3.4 信息熵第67页
        3.3.5 荧光差谱特征向量及双光信号联合特征矩阵构成第67-68页
    3.4 线性回归模型第68-71页
    3.5 小结第71-73页
4 双光响应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建立与识别性能研究第73-107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试验方法第73-75页
        4.2.1 农药及主要试剂第73-74页
        4.2.2 试验步骤第74-7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5-101页
        4.3.1 双波长吸光度法农药的特征第75-76页
        4.3.2 聚类分析第76-79页
        4.3.3 双波长吸光度法农药的标准线性回归第79-84页
        4.3.4 荧光差谱检测特征提取第84-88页
        4.3.5 主成分分析(PCA)第88-91页
        4.3.6 荧光差谱信号标准线性回归第91-101页
    4.4 基于双光联合特征的系统检测方法第101-104页
    4.5 加标回收实验第104-105页
    4.6 小结第105-107页
5 双光响应检测系统对两种混合农药的识别性能研究第107-119页
    5.1 引言第107页
    5.2 试验方法第107-108页
        5.2.1 仪器和试剂第107-108页
        5.2.2 试验步骤第10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8-113页
    5.4 编程实现两种混合农药的识别第113-117页
    5.5 加标回收实验第117-118页
    5.6 小结第118-11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19-123页
    6.1 全文总结第119-120页
        6.1.1 本文主要工作第119-120页
        6.1.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20页
    6.2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20-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7页
附录第137页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37页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参不定根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与内生真菌代谢人参皂苷研究
下一篇:褐飞虱生物型Y致害性QTL定位以及褐飞虱与水稻互作的代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