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20页 |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2.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 1.关于深度教学的研究 | 第11-14页 |
| 2.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14-17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 2.调查研究法 | 第17-18页 |
| 3.观察法 | 第18页 |
| 4.课例分析法 | 第18页 |
|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 1.创新之处 | 第18页 |
| 2.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概述 | 第20-30页 |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 1.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 第20-22页 |
| 2.深度教学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 第22-23页 |
|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深度教学 | 第23-26页 |
| 1.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 第23-24页 |
| 2.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育基点 | 第24-25页 |
| 3.传统教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桎梏 | 第25页 |
| 4.深度教学——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教学样态 | 第25-26页 |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 第26-30页 |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 2.建构主义思想资源 | 第27-28页 |
| 3.人本主义思想资源 | 第28-30页 |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实践探索 | 第30-47页 |
| (一)在宏观思路上,转变教学观念——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 第30-36页 |
| 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析 | 第30-34页 |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型的价值追求 | 第34-36页 |
| (二)在中观策略上,建构教学新样态——实施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 | 第36-38页 |
| 1.高中思政课转型的客观必要性 | 第36-37页 |
| 2.高中思政课转型的现实可能性 | 第37页 |
| 3.高中思政课深度教学的课堂特征 | 第37-38页 |
| (三)在微观操作上,教学实践探索——以江阴高中政治课堂为例 | 第38-47页 |
| 1.普适性策略探索 | 第38-42页 |
| 2.具有创新意义的几种教学范式 | 第42-47页 |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实践反思 | 第47-53页 |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效果分析 | 第47-49页 |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49-53页 |
| 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 第49-50页 |
| 2.教学考核标准不够完善,易受考试指挥棒影响,考核方式急需改进 | 第50-51页 |
| 3.部分学校对思政课缺乏重视,课程改革推进浮于形式,落实困难 | 第51-53页 |
|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进一步深化的对策 | 第53-58页 |
| (一)坚持“局部试点、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方法 | 第53-54页 |
| (二)坚持人文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 第54-55页 |
| (三)坚持普适性策略和创造性策略相结合的新范式 | 第55-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附录 | 第64-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