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指数的新疆纺织行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3 述评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4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6-17页 |
2 行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26页 |
2.1 微观、中观、宏观质量评价 | 第17-20页 |
2.1.1 微观质量评价 | 第17-18页 |
2.1.2 中观质量评价 | 第18-19页 |
2.1.3 宏观质量评价 | 第19-20页 |
2.2 科学的大质量观 | 第20-21页 |
2.3 我国质量评价方法的演进及优化路径 | 第21-24页 |
2.4 质量竞争力指数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纺织行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5页 |
3.1 行业质量评价内涵分析 | 第26-27页 |
3.2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7-28页 |
3.3 研究质量指数的基本原则 | 第28页 |
3.4 影响质量指数的质量指标 | 第28-30页 |
3.4.1 质量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9页 |
3.4.2 质量指标选取的结果 | 第29-30页 |
3.5 质量指标的涵义 | 第30-35页 |
3.5.1 二级指标涵义 | 第30-33页 |
3.5.2 三级指标涵义 | 第33-35页 |
4 新疆纺织行业质量评价分析 | 第35-42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4.2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5页 |
4.3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35-36页 |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赋权 | 第36-38页 |
4.4.1 建立合法的层次结构模型 | 第36-37页 |
4.4.2 设计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 第37页 |
4.4.3 专家咨询调查赋权结果 | 第37-38页 |
4.5 新疆纺织行业质量指数 | 第38-39页 |
4.5.1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 第38页 |
4.5.2 新疆纺织行业质量指数模型 | 第38-39页 |
4.6 行业质量指数与行业GDP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7 新疆纺织行业成熟度分析 | 第40-42页 |
5 新疆纺织行业质量的评价结果分析与发展建议 | 第42-54页 |
5.1 按指标分类的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5.1.1 目标层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页 |
5.1.2 一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5.1.3 二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5.1.4 三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2 新疆纺织行业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5.2.1 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 第47-48页 |
5.2.2 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利润率较低 | 第48-49页 |
5.2.3 生产规模偏小,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 第49-50页 |
5.2.4 缺少纺织工业发展的技术人才 | 第50页 |
5.2.5 产品多销往内地,出口率低 | 第50-51页 |
5.3 提高新疆纺织行业质量的思路与对策 | 第51-54页 |
5.3.1 借援疆良机加快转型升级 | 第51-52页 |
5.3.2 加大纺织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 第52页 |
5.3.3 减少对内地市场的依赖,加大出口比例 | 第52-53页 |
5.3.4 加大对羊毛、亚麻、蚕丝产品的重视程度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一 | 第60-62页 |
附录二 | 第62-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