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以晋陕蒙三省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1.1 关于产业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 第20-21页 |
2.1.2 关于转型模式研究 | 第21-22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2.1 关于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23页 |
2.2.2 关于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模式研究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能力的内涵与现状 | 第24-30页 |
3.1 资源型地区的界定 | 第24页 |
3.2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能力的内涵 | 第24-26页 |
3.3 晋陕蒙三省产业转型的现状 | 第26-30页 |
3.3.1 产业转型范围在逐渐扩大 | 第26-27页 |
3.3.2 产业转型成功的案例较少 | 第27-28页 |
3.3.3 产业转型面临严峻挑战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能力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30-40页 |
4.1 产业转型能力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30-38页 |
4.1.1 资源因素 | 第30-31页 |
4.1.2 金融资本 | 第31-33页 |
4.1.3 人力资本 | 第33-35页 |
4.1.4 技术进步 | 第35-36页 |
4.1.5 市场环境 | 第36-37页 |
4.1.6 制度环境 | 第37-38页 |
4.1.7 其他因素 | 第38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0-52页 |
5.1 理论模型前提假设 | 第40-41页 |
5.2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与变量选取原则 | 第41-42页 |
5.2.1 选择结构方程模型的原因 | 第41页 |
5.2.2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 第41-42页 |
5.2.3 变量选取原则 | 第42页 |
5.3 变量设定及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5.3.1 变量设定 | 第42-44页 |
5.3.2 模型设定 | 第44-45页 |
5.4 实证检验结论及分析 | 第45-49页 |
5.4.1 实证检验 | 第45-46页 |
5.4.2 修正模型 | 第46-48页 |
5.4.3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六章 提升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能力对策建议 | 第52-60页 |
6.1 按资源开采程度分类引导科学发展 | 第53-54页 |
6.2 提高金融资本效率 | 第54-55页 |
6.3 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 第55-56页 |
6.4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 第56-57页 |
6.5 提升技术进步能力 | 第57-58页 |
6.6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 第58-6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