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1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 | 第16-17页 |
1.2.2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度 | 第17页 |
1.2.3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中产业支撑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产业对城乡统筹发展支撑的理论机制 | 第21-25页 |
2.1 第一产业对城乡统筹发展支撑的作用机制 | 第21页 |
2.2 第二产业对城乡统筹发展支撑的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2.3 第三产业对城乡统筹发展支撑的作用机制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度 | 第25-41页 |
3.1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26页 |
3.2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度的方法选择 | 第26-27页 |
3.3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整体测度 | 第27-32页 |
3.4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内部差异测度 | 第32-34页 |
3.5 实证结果与核心观点 | 第34-41页 |
3.5.1 山西省城乡统筹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 第34-36页 |
3.5.2 城乡统筹过程中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 | 第36-38页 |
3.5.3 城镇化率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一致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山西省产业发展对城乡统筹支撑效果的实证研究 | 第41-53页 |
4.1 产业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支撑效果的实证方法 | 第41-42页 |
4.1.1 方法选择 | 第41页 |
4.1.2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分析步骤 | 第41-42页 |
4.2 产业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支撑效果的实证研究 | 第42-47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与核心观点 | 第47-53页 |
4.3.1 农业对城乡统筹支撑力度不足 | 第47页 |
4.3.2 城乡统筹对资源产业有依赖性及脆弱性 | 第47-48页 |
4.3.3 采矿业与制造业的错位发展导致城乡统筹发展动力不足 | 第48-49页 |
4.3.4 第三产业对城乡统筹的推动能力强但发展层次低 | 第49页 |
4.3.5“产城分离”发展致使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弱化 | 第49-50页 |
4.3.6 城市间产业同质化使很难衍生出城乡统筹所需的产业体系 | 第50-53页 |
第五章 产业支撑视角下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路径 | 第53-59页 |
5.1 构筑城乡统筹的产业基础 | 第53-55页 |
5.1.1 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 第53页 |
5.1.2 以新兴制造业为产业支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 第53页 |
5.1.3 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实现城乡联动 | 第53-54页 |
5.1.4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纽带实现产城共融 | 第54-55页 |
5.2 推动产业合理分工布局 | 第55页 |
5.2.1 合理产业分工,优化产业布局 | 第55页 |
5.2.2 通过产业转移,增强区域发展势能 | 第55页 |
5.3 创造城乡统筹发展良好外部条件 | 第55-59页 |
5.3.1 加快促进土地流转,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 第55-56页 |
5.3.2 减少对煤炭财政的依赖,有效使用资源财富 | 第56页 |
5.3.3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