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理论概述 | 第8-13页 |
(一)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1、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概念 | 第8页 |
2、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特征 | 第8-9页 |
3、我国的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 | 第9-10页 |
(二)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 | 第10-11页 |
1、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公益性 | 第10页 |
2、当事人适格理论的扩张 | 第10页 |
3、诉讼信托理论 | 第10-11页 |
(三)我国的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价值 | 第11-13页 |
1、改变消费信息不对称现象 | 第11页 |
2、有效救济消费者 | 第11-12页 |
3、有效抑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 第12页 |
4、弥补行政执法的不足 | 第12-13页 |
二、域外国家及地区消费者公益诉讼考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13-18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消费者公益诉讼考察 | 第13-14页 |
1、美国消费者公益诉讼 | 第13页 |
2、英国消费者公益诉讼 | 第13-14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消费者公益诉讼考察 | 第14-15页 |
1、德国消费者公益诉讼 | 第14页 |
2、日本消费者公益诉讼 | 第14-15页 |
3、法国消费者公益诉讼 | 第15页 |
(三)我国香港地区与台湾地区消费者公益诉讼考察 | 第15-16页 |
1、我国香港地区消费者公益诉讼 | 第15-16页 |
2、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公益诉讼 | 第16页 |
(四)评析与借鉴 | 第16-18页 |
1、英美法系国家(地区)消费者公益诉讼的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 第16-17页 |
2、大陆法系国家消费者公益诉讼的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 第17-18页 |
三、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一)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现状 | 第18-21页 |
1、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2、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司法现状 | 第19-21页 |
(二)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1、我国消费者协会的独立性不强,影响其原告资格 | 第21页 |
2、我国消费者协会的专业性不足,影响其原告资格 | 第21页 |
3、我国消费者协会分配诉讼利益无标准可循 | 第21-22页 |
4、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在相关程序规则方面存在的缺陷 | 第22-24页 |
四、完善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建议 | 第24-29页 |
(一)充分发挥我国消费者协会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 第24-25页 |
1、保障我国消费者协会的独立性 | 第24页 |
2、提高我国消费者协会的专业性 | 第24-25页 |
(二)构建我国的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利益分配制度 | 第25-26页 |
1、依案件所涉的消费者的损失进行分配 | 第25页 |
2、案件所涉的消费者损失无法确定时的分配方式 | 第25-26页 |
(三)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中的相关的程序规则的完善 | 第26-29页 |
1、适当扩大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 | 第26-27页 |
2、前置条件规则 | 第27-28页 |
3、举证责任合理分配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注释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