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对现代警务的概念的研究 | 第13页 |
(二)对警务现代化概念的研究 | 第13页 |
(三)警务现代化的特征 | 第13-14页 |
(四)警务现代化的构建路径 | 第14-15页 |
(五)我国警务现代化的阶段划分 | 第15页 |
(六)我国现阶段警务现代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访谈法 | 第16-17页 |
(三)比较分析方法 | 第17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对警务现代化的认知 | 第18-25页 |
一、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 | 第18页 |
(一)现代化的含义 | 第18页 |
(二)现代化的类型和特征 | 第18页 |
二、地方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 | 第18-22页 |
(一)警务现代化的含义 | 第18-20页 |
(二)地方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的含义 | 第20页 |
(三)地方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 第20-22页 |
三、警务现代化的理论框架 | 第22-25页 |
(一)现代化理论 | 第22页 |
(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三)公共安全理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地方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背景、意义及特殊性 | 第25-31页 |
一、地方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 第25-26页 |
(一)公安机关面临的社会问题趋于复杂化 | 第25页 |
(二)民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越来越高 | 第25页 |
(三)针对公安机关的各类负面宣传越来越多 | 第25-26页 |
二、地方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 第26-29页 |
(一)警务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平安稳定 | 第26-27页 |
(二)警务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改善警民关系 | 第27页 |
(三)警务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 第27-28页 |
(四)警务现代化建设有助于警务工作体系的全面转型升级 | 第28页 |
(五)警务现代化建设其契合了当前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 | 第28-29页 |
三、地方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 | 第29-31页 |
(一)地方经济是警务现代化推进的基础 | 第29页 |
(二)流动人口决定了警务现代化推进的复杂程度 | 第29-30页 |
(三)社会风俗影响警务现代化推进的难易 | 第30页 |
(四)领导理念决定警务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地方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的实证分析:以相城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为例 | 第31-48页 |
一、相城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 第31-36页 |
(一)相城公安分局警务工作中的理念 | 第31-32页 |
(二)相城公安分局警务中的工作机制 | 第32-34页 |
(三)相城公安分局警务工作中的警务技术装备 | 第34-35页 |
(四)相城公安分局警务工作中的队伍建设 | 第35-36页 |
二、相城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2页 |
(一)警务人员数量不足 | 第36-37页 |
(二)警务工作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三)警务工作的效率不高 | 第38-40页 |
(四)警务装备配置不合理 | 第40-41页 |
(五)警务工作监督力度不够 | 第41-42页 |
三、相城公安分局警务现代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2-48页 |
(一)警务现代化指标体系难以深入落实 | 第42-43页 |
(二)警务现代化成效不明显 | 第43-44页 |
(三)警务工作社会化程度不足 | 第44-45页 |
(四) 警务技术装备和后勤保障缺乏关注度 | 第45页 |
(五)警务人员自身素质不够 | 第45-46页 |
(六)对警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较难衡量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国内外警务现代化建设基本做法和经验启示 | 第48-52页 |
一、美国警察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 第48-49页 |
(一)美国警察强调服务职能 | 第48页 |
(二)美国警察有完备的法规和先进的理念 | 第48页 |
(三)美国警务社会化程度高 | 第48-49页 |
(四)美国警察注重信息化建设 | 第49页 |
二、香港警察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 第49-50页 |
(一)强调“服务为本”的理念 | 第49页 |
(二)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 | 第49页 |
(三)注重和社会各阶层建立良好关系 | 第49-50页 |
(四)注重巡逻防控 | 第50页 |
(五)注重对警员的教育训练 | 第50页 |
三、国内外警务社区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 第50-52页 |
(一)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设 | 第50-51页 |
(二)警察在工作中都有明确的执法理念 | 第51页 |
(三)强调服务性工作 | 第51页 |
(四)信息化水平高 | 第51页 |
(五)注重对警察的教育训练 | 第51页 |
(六)警务工作社会化程度高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推进地方公安机关警务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 第52-58页 |
一、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 第52-53页 |
(一)完善和优化对警务人员的考核方法 | 第52页 |
(二)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 | 第52页 |
(三)加强警务人员个人素质的培养 | 第52-53页 |
(四)提高警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 第53页 |
(五)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 | 第53页 |
二、提升警务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 第53-54页 |
(一)调动社会力量,帮住公安机关开展警务活动。 | 第53页 |
(二)改变民众思想理念,使之主动参与警务活动 | 第53页 |
(三)完善警务社会化的法律制度 | 第53-54页 |
(四)加强警务活动的社会监督 | 第54页 |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民众的理念 | 第54页 |
(一)警务人员树立服务理念,强调文明执法 | 第54页 |
(二)加快各类警务工作的流程 | 第54页 |
四、加强和完善社区警务机制 | 第54-55页 |
(一)优化和完善社区警务室作用 | 第54-55页 |
(二)进一步强化社区自治 | 第55页 |
(三)改变区民警的思想理念 | 第55页 |
五、加强和完善巡逻机制 | 第55-56页 |
(一)分局机关协助街面巡逻 | 第55-56页 |
(二) 完善巡逻的方式方法 | 第56页 |
(三)加强对辅警巡逻设卡的激励措施 | 第56页 |
(四)巡逻防控应定期听取民众反馈 | 第56页 |
六、运用新型科学技术手段 | 第56-58页 |
(一)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56-57页 |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 | 第57页 |
(三)运用其他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协助各类警务活动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