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公安局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研究 | 第12-14页 |
2、电子政务的协同性研究 | 第14页 |
3、电子政务的隐私信息问题研究 | 第14-15页 |
4、提高电子政务效率的对策研究 | 第15-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2、举例归纳法 | 第17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研究角度创新 | 第17页 |
2、研究方法创新 | 第17-19页 |
一、国内电子政务发展情况与背景分析 | 第19-26页 |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 第19-20页 |
1、电子政务的定义 | 第19页 |
2、我国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 第19-20页 |
(二)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 第20-21页 |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 第20页 |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 第20-21页 |
3、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 | 第21页 |
4、政府对其所属的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 | 第21页 |
(三)电子政务对公共服务的促进作用 | 第21-22页 |
1、增强政府服务理念 | 第21-22页 |
2、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第22页 |
3、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 第22页 |
(四)国内电子政务发展情况与趋势 | 第22-26页 |
1、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 | 第22-24页 |
2、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二、苏州市公安局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 第26-34页 |
(一)苏州市公安局电子政务平台概况 | 第26-27页 |
(二)内部政务平台的功能分析 | 第27-29页 |
1、门户网站 | 第28页 |
2、警务办公 | 第28页 |
3、邮件服务 | 第28-29页 |
4、要素查询 | 第29页 |
5、档案管理 | 第29页 |
(三)外网政务平台的互动性分析 | 第29-32页 |
1、门户网站 | 第29-30页 |
2、微博、微信和APP智能端 | 第30-32页 |
(四)苏州市公安局电子政务平台的先进性 | 第32-34页 |
1、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强大,扩展性强 | 第32页 |
2、微信公众号顶层设计准确,账号定位高 | 第32-33页 |
3、电子政务平台数据保障到位,安全性高 | 第33-34页 |
三、苏州市公安局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4-40页 |
(一)公安机关内部纵向信息整合不畅 | 第34-36页 |
1、网络建设较为分散,应用有待集约整合 | 第34页 |
2、重建设轻应用,平台功能性不足 | 第34-35页 |
3、安全产品单一,安全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 第35-36页 |
(二)跨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障碍 | 第36-38页 |
1、法律保障不健全,缺乏信息共享长效机制 | 第36-37页 |
2、顶层设计不够,综合协调欠缺 | 第37-38页 |
(三)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缺乏 | 第38-40页 |
1、用户体验度尚可,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 | 第38-39页 |
2、满足公众需求的多样性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 第39-40页 |
四、提高苏州市公安局电子政务效率的应对策略 | 第40-47页 |
(一)提升服务理念,推动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 | 第40-41页 |
1、消除电子政务误解,强化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第40-41页 |
2、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政府服务水准 | 第41页 |
3、完善基础信息建设,尽力缩小数字的鸿沟 | 第41页 |
(二)建立政府数据库,促进信息资源整合 | 第41-43页 |
1、组建职能集群,实现并联核查 | 第42页 |
2、政府企业联手,整合应用系统 | 第42-43页 |
(三)创新线上服务,提高微信公众号智能化水平 | 第43-45页 |
1、满足多元化需求,推进全流程办公 | 第43-44页 |
2、按需分类,使得界面人性化设计 | 第44页 |
3、利用大数据建立有效的互动沟通机制 | 第44-45页 |
(四)注重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改进政务管理策略 | 第45-47页 |
1、评测民众体验度,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 第45-46页 |
2、重视绩效评估结果,适时调整管理方案 | 第46-47页 |
五、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