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桩基、打桩工论文

锤击沉桩过程中近场波动隔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屏障隔振理论第11-13页
        1.2.1 连续屏障与非连续屏障第11页
        1.2.2 近场和远场隔振第11-13页
    1.3 屏障隔振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连续屏障隔振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非连续屏障隔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弹性介质波动理论及屏障隔振机理第17-31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振动波简介第17-20页
        2.2.1 波的组成第17-18页
        2.2.2 波动方程第18-19页
        2.2.3 弹性波的衰减特性第19-20页
    2.3 屏障隔振机理第20-25页
        2.3.1 波的反射、折射第21-23页
        2.3.2 屏障材料的特性第23-25页
    2.4 屏障隔振的吻合效应第25-30页
        2.4.1 吻合效应的形成第25页
        2.4.2 入射P波作用下屏障临界频率的推导第25-28页
        2.4.3 受保护区振动放大实例分析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隔振沟隔振因素分析以及模型的建立第31-41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影响隔振沟隔振作用的因素第31-33页
        3.2.1 桩的入土深度第31页
        3.2.2 隔振沟的尺寸第31页
        3.2.3 隔振沟的位置第31-32页
        3.2.4 地基土性质的影响第32页
        3.2.5 隔振沟的材料第32-33页
    3.3 参数分析方案总体架构第33-34页
    3.4 模型的建立第34-38页
        3.4.1 有限元软件的选取第34页
        3.4.2 模型的基本参数第34-38页
    3.5 基本模型的验证第38-40页
        3.5.1 非反射边界条件的效果第38-39页
        3.5.2 振动传播的衰减规律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隔振沟隔振参数分析第41-54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振源深度的影响第41-42页
    4.3 隔振沟尺寸的影响第42-45页
        4.3.1 隔振沟深度第42-44页
        4.3.2 隔振沟宽度第44-45页
    4.4 隔振沟位置第45-48页
    4.5 地基土性质第48-50页
    4.6 隔振沟材料第50-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登高平台消防车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下一篇:基于变摩擦阻尼器的相邻隔震结构减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