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平台消防车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登高平台消防车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登高平台消防车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登高平台消防车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登高平台消防车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4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登高平台消防车参数化建模 | 第16-27页 |
2.1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2.1.1 有限元方法的简介 | 第16页 |
2.1.2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16-17页 |
2.1.3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2.2 ANSYS软件简介 | 第19页 |
2.3 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 第19页 |
2.4 登高平台消防车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19-26页 |
2.4.1 确定建模方案 | 第19-21页 |
2.4.2 模型简化 | 第21-22页 |
2.4.3 主要连接处理 | 第22页 |
2.4.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登高平台消防车臂架静力学分析 | 第27-45页 |
3.1 工况的确定 | 第27-29页 |
3.2 约束与载荷 | 第29-31页 |
3.2.1 约束处理 | 第29页 |
3.2.2 载荷处理 | 第29-31页 |
3.3 同步伸缩链受力分析 | 第31-34页 |
3.4 分析结果 | 第34-39页 |
3.4.1 应力计算结果 | 第34-37页 |
3.4.2 位移计算结果 | 第37-39页 |
3.5 臂体的优化改进 | 第39-44页 |
3.5.1 有限元模型简化处理 | 第39页 |
3.5.2 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39-41页 |
3.5.3 状态变量的确定 | 第41-42页 |
3.5.4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42页 |
3.5.5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42-43页 |
3.5.6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登高平台消防车臂架应力测试 | 第45-54页 |
4.1 测试目的 | 第45页 |
4.2 测试原理 | 第45页 |
4.3 测点选择与测试工况 | 第45-47页 |
4.4 测试过程 | 第47-48页 |
4.4.1 粘贴应变片 | 第47-48页 |
4.4.2 连接无线应变仪 | 第48页 |
4.4.3 采集数据 | 第48页 |
4.5 数据处理 | 第48-50页 |
4.6 数据对比 | 第50-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登高平台消防车臂架动力学分析 | 第54-64页 |
5.1 概述 | 第54页 |
5.2 分析方法 | 第54页 |
5.3 工况及边界条件 | 第54-56页 |
5.3.1 工况的确定 | 第54-55页 |
5.3.2 边界条件 | 第55-56页 |
5.4 复合动作下二号臂各节臂速度瞬心求解 | 第56-60页 |
5.4.1 二号臂一节臂对应的速度瞬心 | 第57-58页 |
5.4.2 二号臂二节臂对应的速度瞬心 | 第58-59页 |
5.4.3 二号臂三节臂对应的速度瞬心 | 第59-60页 |
5.5 计算结果 | 第60-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登高平台消防车臂架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64-73页 |
6.1 引言 | 第64页 |
6.2 软件功能与流程设计 | 第64-65页 |
6.2.1 软件功能 | 第64页 |
6.2.2 软件设计流程 | 第64-65页 |
6.3 软件概述 | 第65-67页 |
6.3.1 软件安装 | 第65-66页 |
6.3.2 软件登陆 | 第66-67页 |
6.4 软件使用 | 第67-72页 |
6.4.1 系统 | 第67-68页 |
6.4.2 臂体参数设定 | 第68-69页 |
6.4.3 加载选项参数设定 | 第69-70页 |
6.4.4 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70-71页 |
6.4.5 分析报告 | 第71-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