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现状与对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页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一)寄宿制学校第11-12页
        (二)学校适应性第12页
        (三)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第12-13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一)研究目的第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2 实践意义第15页
    五、研究方法第15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5页
        (二)访谈法第15页
        (三)问卷调查法第15页
        (四)个案研究法第15页
    六、研究的相关理论第15-19页
        (一)社会支持理论第15-17页
            1 社会支持理论概述第15-16页
            2 社会支持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第16-17页
        (二)抗逆力理论第17页
            1 抗逆力理论概述第17页
            2 抗逆力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第17页
        (三)需要层次理论第17-19页
            1 需要层次理论概述第17-18页
            2 需要层次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第18-19页
第一章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现状第19-24页
    一、思想导致的适应不良表现第19-20页
        (一)入校困难和逃课现象第19-20页
        (二)焦虑情绪第20页
    二、日常起居的适应不良表现第20-22页
        (一)自理能力差,抵触寄宿生活第20-21页
        (二)饮食不习惯,拒绝就餐第21页
        (三)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第21-22页
    三、人际交往的适应不良表现第22-24页
        (一)同伴关系第22页
        (二)师生关系第22-23页
        (三)亲子关系第23-24页
第二章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第24-32页
    一、学生层面第24-25页
        (一)学生自身性格原因第24页
        (二)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第24-25页
    二、教师层面第25-27页
        (一)教师对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认识不足第25-26页
        (二)教师对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沟通能力不强第26页
        (三)教师对家校合作的沟通方式不当第26-27页
    三、学校层面第27-28页
        (一)教育形式传统单一第27页
        (二)家校合作片面单调第27-28页
        (三)人际关系的矛盾第28页
        (四)评价机制的缺乏第28页
    四、家庭层面第28-32页
        (一)入学前后心理疏导的缺失第28-29页
        (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高第29-30页
        (三)家庭的教育氛围不够第30页
        (四)家长的亲子沟通能力不高第30-31页
        (五)家长的家校合作意识不强第31-32页
第三章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改进措施第32-39页
    一、提高学生自身的寄宿生活适应能力第32-33页
        (一)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第32-33页
        (二)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第33页
    二、提高教师对学生寄宿生活适应问题的管教措施第33-34页
        (一)制定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积极性第33页
        (二)加强专题学习,提升适应问题教育实践能力第33页
        (三)创设班级氛围, 消除学生适应问题第33-34页
    三、加强学校对学生寄宿生活适应的引导和管理第34-36页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课程和校外实践活动第34页
        (二)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培训第34页
        (三)加强家校沟通第34-35页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第35页
        (五)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第35-36页
        (六)改善学校餐饮质量第36页
    四、提高家长对孩子寄宿生活适应的潜在驱动力第36-39页
        (一)提高家庭教育素养第36-37页
        (二)改善家庭教育观念第37页
        (三)创建家庭教育氛围第37页
        (四)构筑亲子沟通环境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A第43-47页
附录B第47-51页
附录C第51-54页
附录D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描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