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原动力”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5页 |
1. 本项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2. 前人的工作 | 第8-10页 |
2.1 本体论视域下的动力理论 | 第8-9页 |
2.2 方法论视域下的动力理论 | 第9-10页 |
3. 理论分析 | 第10-12页 |
3.1 非线性动力 | 第10-11页 |
3.2 空气动力 | 第11页 |
3.3 结构动力 | 第11-12页 |
3.4 系统动力 | 第12页 |
4.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5.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6.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西方关于“动力”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5-33页 |
第一节 西方社会发展中的动力理论 | 第15-21页 |
1. 过程动力理论 | 第15-16页 |
2. 行为动力理论 | 第16-21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力”观念 | 第21-31页 |
1. 佛道理论中的“动力”观 | 第21-23页 |
2. 中医学中的“动通”原理 | 第23-24页 |
3. 风水学中的“顺乘生气”法则 | 第24-29页 |
4. 中国书画中的“生命”意向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设计“原动力”理论研究 | 第33-49页 |
第一节 设计“原动力”的概念界定 | 第33-36页 |
1.“动力”的概念 | 第33-35页 |
2. 原动力的提出 | 第35页 |
3. 设计原动力的界定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基于哲学的辩证动力 | 第36-38页 |
1. 理性知觉动力 | 第36-37页 |
2. 非理性直觉动力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价值动力 | 第38-43页 |
1. 生理需求动力 | 第38-41页 |
2. 心理需求动力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基于艺术学的视觉动力 | 第43-47页 |
1. 形态动力 | 第43-46页 |
2. 审美动力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设计原动力的思维方式研究 | 第49-69页 |
第一节 设计思维中的动力方式 | 第49-51页 |
1. 以“解决问题”为本的设计动力方式 | 第49-50页 |
2. 以“创新生活”为本的设计动力方式 | 第50-51页 |
第二节 设计思维中的动力系统 | 第51-67页 |
1. 信息动力系统 | 第51-57页 |
2. 服务动力系统 | 第57-61页 |
3. 体验动力系统 | 第61-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设计原动力的路径方法研究 | 第69-83页 |
第一节 设计原动力的驱动因素 | 第69-72页 |
1. 设计原动力的规律 | 第69-71页 |
2. 设计原动力的实现条件 | 第71-72页 |
第二节 设计原动力的实现方法 | 第72-82页 |
1. 设立新的目标 | 第72-76页 |
2. 整合新的资源 | 第76-78页 |
3. 采用新的手段 | 第78-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设计原动力的应用研究 | 第83-117页 |
第一节 基于“解决问题”的设计原动力研究 | 第83-101页 |
1. 人类本能性问题引发的设计动力 | 第83-90页 |
2. 生活原发性引发问题引发的设计动力 | 第90-97页 |
3. 系统服务性问题引发的设计动力 | 第97-101页 |
第二节 基于“品质提升”的设计原动力研究 | 第101-115页 |
1. 情感愉悦体验引发的设计动力 | 第101-104页 |
2. 新科技新材料引发的设计动力 | 第104-113页 |
3. 创新生活方式引发的设计动力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作者介绍 | 第123-125页 |
后记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