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德育思想初探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9页 |
第一节、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理论综述 | 第12-15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述评 | 第14-15页 |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6页 |
第四节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几个理论问题 | 第16-19页 |
一、德育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习近平德育思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 | 第19-25页 |
第一节、习近平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9-22页 |
一、坚持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 | 第19-20页 |
二、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 第20-21页 |
三、兼容并包吸收西方德育思想文明成果 | 第21-22页 |
第二节、习近平德育思想的现实基础 | 第22-25页 |
一、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是其现实基础 | 第22-23页 |
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其不竭动力 | 第23页 |
三、德育建设的现实困境是其努力方向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内容梳理 | 第25-34页 |
第一节、习近平德育目标思想 | 第25-27页 |
一、提出和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目标 | 第25-26页 |
二、落实“五点希望”的具体目标 | 第26页 |
三、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价值思想 | 第26-27页 |
第二节、习近平德育内容思想 | 第27-30页 |
一、加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 | 第27-28页 |
二、在全社会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8-29页 |
三、弘扬继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第29页 |
四、在全社会积极开展法纪和廉政文化教育 | 第29-30页 |
第三节、习近平德育途径与方法思想 | 第30-31页 |
一、德育教育要注重立足于实践 | 第30页 |
二、德育教育要注重榜样的力量 | 第30-31页 |
三、注重道德修养关注自我批评 | 第31页 |
第四节、习近平德育原则思想 | 第31-34页 |
一、人本性原则 | 第31-32页 |
二、方向性原则 | 第32-33页 |
三、渗透性原则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特征 | 第34-42页 |
第一节、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第34-36页 |
一、深刻的理论性 | 第34-35页 |
二、积极的实践性 | 第35页 |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第35-36页 |
第二节、继承性与时代性相融合 | 第36-38页 |
一、坚定的继承性 | 第36-37页 |
二、鲜明的时代性 | 第37页 |
三、继承基础上传承时代精神 | 第37-38页 |
第三节、人本性与科学性相兼顾 | 第38-40页 |
一、突出的人本性 | 第38-39页 |
二、严密的科学性 | 第39页 |
三、人本性与科学性的兼顾 | 第39-40页 |
第四节、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 | 第40-42页 |
一、典型的现实性 | 第40页 |
二、远大的理想性 | 第40-41页 |
三、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重要贡献 | 第42-48页 |
第一节、习近平德育思想的理论贡献 | 第42-44页 |
一、丰富了德育思想建设的理论宝库 | 第42-43页 |
二、揭示了德育思想建设的特点规律 | 第43-44页 |
三、实现了德育思想建设的与时俱进 | 第44页 |
第二节、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44-48页 |
一、为高校的德育建设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 第45页 |
二、开创了德育思想建设的新形式、新方法 | 第45-46页 |
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境界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1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