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工作内容 | 第12-13页 |
1.3.3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机理简介 | 第14-25页 |
2.1 桁架模型理论 | 第15-19页 |
2.1.1 古典桁架模型 | 第15-16页 |
2.1.2 压力场理论(Compressive Field Theory) | 第16-18页 |
2.1.3 软化桁架模型 | 第18-19页 |
2.1.4 桁架-拱模型 | 第19页 |
2.2 塑性理论 | 第19-20页 |
2.3 极限平衡理论 | 第20-21页 |
2.4 压力路径理论 | 第21-22页 |
2.5 剪摩理论 | 第22页 |
2.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7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23-2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倾斜箍筋的抗剪理论分析 | 第25-38页 |
3.1 倾斜箍筋梁受剪承载力的分析 | 第25-32页 |
3.1.1 利用桁架理论模型分析箍筋倾斜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25-27页 |
3.1.2 箍筋的整体受力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3.1.3 各国规范对倾斜箍筋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比 | 第28-32页 |
3.2 倾斜箍筋的对梁的斜裂缝影响分析 | 第32-37页 |
3.2.1 斜裂缝的形成 | 第32-33页 |
3.2.2 利用桁架理论模型分析箍筋倾斜对斜裂缝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箍筋整体对斜裂缝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斜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比 | 第35-37页 |
3.3 箍筋的约束作用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倾斜箍筋的有限元分析 | 第38-65页 |
4.1 实验简介 | 第38-39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于分析 | 第39-43页 |
4.2.1 单元类型和实常数 | 第40-41页 |
4.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4.2.3 约束与荷载的施加 | 第42-43页 |
4.3 不同腹筋梁的抗剪非线性分析 | 第43-48页 |
4.3.1 无腹筋梁的破坏形式 | 第46-47页 |
4.3.2 有腹筋梁的破坏形式 | 第47-48页 |
4.4 箍筋的受力性能分析 | 第48-55页 |
4.4.1 箍筋倾斜不对称布置时受力分析 | 第49-50页 |
4.4.2 箍筋倾斜对称布置时受力分析 | 第50-55页 |
4.5 不同箍筋梁的斜裂缝开展情况分析 | 第55-60页 |
4.5.1 ANSYS 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开裂裂缝处理方法 | 第56-57页 |
4.5.2 斜裂缝开展情况对比分析 | 第57-60页 |
4.6 不同箍筋梁的刚度及延性分析 | 第60-64页 |
4.6.1 不同箍筋梁的刚度分析 | 第60-62页 |
4.6.2 不同箍筋梁的延性分析 | 第62-6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倾斜箍筋在螺旋箍筋中的应用 | 第65-71页 |
5.1 螺旋箍筋梁的抗剪分线性分析 | 第65-70页 |
5.1.1 螺旋箍筋的受力分析 | 第66-68页 |
5.1.2 新型螺旋箍筋的受力分析 | 第68-70页 |
5.2 螺旋箍筋梁的设计建议 | 第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71-72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