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癌症概述 | 第9-11页 |
1.1.1 全球癌症发病概况 | 第9页 |
1.1.2 中国癌症发病率及癌症种类介绍 | 第9-10页 |
1.1.3 癌症的治疗手段 | 第10-11页 |
1.2 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概况 | 第11-21页 |
1.2.1 紫杉醇(Paclitaxel,PTX)简介 | 第11页 |
1.2.2 PTX的抗肿瘤机制及代谢途径 | 第11-12页 |
1.2.3 PTX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不良反应 | 第12-13页 |
1.2.4 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简介 | 第13页 |
1.2.5 DTX的抗肿瘤机制及代谢途径 | 第13-14页 |
1.2.6 DTX的临床应用及在临床中的用法与用量 | 第14页 |
1.2.7 DTX在临床中存在的不良反应 | 第14-15页 |
1.2.8 DTX新剂型的研究热点 | 第15-21页 |
1.3 CaP载体 | 第21-23页 |
1.4 本论文选题依据、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1.4.1 课题选择的依据和意义 | 第23页 |
1.4.2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第2章 磷酸钙包裹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第25-5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2.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5页 |
2.1.2 细胞株 | 第25页 |
2.1.3 仪器 | 第25-26页 |
2.1.4 实验用溶液配制及实验用品处理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2.1 单因素考察CaP纳米载体的处方和工艺 | 第27页 |
2.2.2 Ca、P比例对体系水溶性的影响 | 第27页 |
2.2.3 Ca、P用量对体系水溶性的影响 | 第27页 |
2.2.4 磷酸钙包裹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的制备 | 第27页 |
2.2.5 磷酸钙包裹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27-28页 |
2.2.6 磷酸钙包裹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 | 第28-30页 |
2.2.7 统计处理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1页 |
2.3.1 磷酸钙包裹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0-41页 |
2.3.2 磷酸钙包裹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的制备 | 第41页 |
2.3.3 磷酸钙包裹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41-48页 |
2.3.4 细胞形态分析 | 第48-49页 |
2.3.5 Hoechst 33342检测染色质变化 | 第49-50页 |
2.3.6 CaP纳米载体对DTX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0-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第52-7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3.1.1 药品与试剂 | 第52页 |
3.1.2 细胞株 | 第52页 |
3.1.3 仪器 | 第52页 |
3.1.4 实验用溶液配制及实验用品处理 | 第5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3.2.1 单因素考察CaP纳米载体的处方和工艺 | 第52页 |
3.2.2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的制备 | 第52页 |
3.2.3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52-53页 |
3.2.4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水溶液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第53页 |
3.2.5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 | 第53页 |
3.2.6 统计处理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73页 |
3.3.1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复合体系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53-63页 |
3.3.2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的制备 | 第63页 |
3.3.3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63-71页 |
3.3.4 细胞形态分析 | 第71-72页 |
3.3.5 Hoechst 33342检测染色质变化 | 第72页 |
3.3.6 磷酸钙吸附多西紫杉醇纳米体系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72-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比较、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4.1 比较与总结 | 第74页 |
4.2 展望 | 第74-75页 |
附录A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7页 |
硕士在读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