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3.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24-2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第2章 基于库仑定律的公交站点 OD 矩阵生成研究 | 第29-41页 |
2.1 OD 矩阵生成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2.1.1 库仑定律简介 | 第30页 |
2.1.2 模型假设 | 第30-31页 |
2.1.3 小区间公交站点 OD 矩阵生成模型 | 第31-32页 |
2.1.4 小区内公交站点 OD 矩阵生成模型 | 第32页 |
2.2 OD 矩阵生成模型的优化 | 第32-34页 |
2.2.1 优化指标分析 | 第32-33页 |
2.2.2 不均衡系数求解 | 第33-34页 |
2.3 灵敏度系数的计算 | 第34-36页 |
2.4 模型验证 | 第36-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轨道交通站间距优化模型与算法 | 第41-57页 |
3.1 轨道交通站间距特性分析 | 第41-42页 |
3.2 模型假设及优化目标 | 第42-43页 |
3.2.1 假设条件 | 第42页 |
3.2.2 约束条件 | 第42-43页 |
3.2.3 优化目标 | 第43页 |
3.3 基于城市规模的平均站间距模型构建 | 第43-48页 |
3.3.1 城市规模分析 | 第43-44页 |
3.3.2 拟建轨道交通的分类型城市半径计算 | 第44-45页 |
3.3.3 平均站间距模型的构建 | 第45-48页 |
3.4 站点分布优化模型构建与求解 | 第48-53页 |
3.4.1 站点参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3.4.2 可行域的求解 | 第49页 |
3.4.3 锁函数的定义 | 第49-50页 |
3.4.4 模型的构建 | 第50页 |
3.4.5 模型的求解 | 第50-53页 |
3.5 模型验证 | 第53-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基于超网络的常规公交站点优化模型 | 第57-67页 |
4.1 超网络概述 | 第57-58页 |
4.1.1 超网络的定义 | 第57-58页 |
4.1.2 超图的相关性质 | 第58页 |
4.2 建模思路及模型假设 | 第58-59页 |
4.2.1 建模思路 | 第58-59页 |
4.2.2 模型假设 | 第59页 |
4.3 节点集的建立 | 第59-62页 |
4.3.1 定义变量 | 第59页 |
4.3.2 模型建立 | 第59-62页 |
4.4 备选公交站点优化 | 第62-65页 |
4.4.1 站点权重的确定 | 第62-63页 |
4.4.2 备选公交站点生成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高峰时段公交客流分配的 Logit 模型改进研究 | 第67-83页 |
5.1 常规公交站点乘客候车时间分布规律研究 | 第67-72页 |
5.1.1 调查方案设计 | 第67-70页 |
5.1.2 数据整理 | 第70页 |
5.1.3 数据分析 | 第70-72页 |
5.2 建模思路及模型假设 | 第72页 |
5.2.1 建模思路 | 第72页 |
5.2.2 模型假设 | 第72页 |
5.3 判定站点拥挤程度 | 第72-75页 |
5.3.1 相关变量的定义 | 第73页 |
5.3.2 站点滞留系数矩阵的计算 | 第73-74页 |
5.3.3 邻接矩阵 | 第74-75页 |
5.4 Logit 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75页 |
5.5 Logit 模型的改进 | 第75-79页 |
5.5.1 时间函数 Tij(lc)的改进 | 第75-76页 |
5.5.2 换乘惩罚函数的改进 | 第76-77页 |
5.5.3 客流分配率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77-79页 |
5.6 误差分析 | 第79页 |
5.7 模型验证及参数标定 | 第79-8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实证研究 | 第83-117页 |
6.1 白城市概况 | 第83-84页 |
6.1.1 城市概况 | 第83页 |
6.1.2 2030 年公交线网规划方案 | 第83-84页 |
6.2 轨道交通站点优化 | 第84-91页 |
6.2.1 确定平均站间距 | 第84-85页 |
6.2.2 确定可行域 | 第85-88页 |
6.2.3 站点分布优化 | 第88-91页 |
6.3 常规公交站点优化 | 第91-102页 |
6.3.1 小区参数确定 | 第91-97页 |
6.3.2 确定节点集 | 第97-98页 |
6.3.3 站点超图子集的划分 | 第98-101页 |
6.3.4 备选站点优化 | 第101-102页 |
6.4 白城市公交站点 OD 生成 | 第102-113页 |
6.4.1 公交站点的确定 | 第102-104页 |
6.4.2 公交站点带电系数求解 | 第104-113页 |
6.4.3 公交站点 OD 生成 | 第113页 |
6.5 白城市高峰时段公交客流分配 | 第113-116页 |
6.5.1 站点滞留系数的计算 | 第113-114页 |
6.5.2 公交客流分配 | 第114-11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7-118页 |
7.2 论文创新 | 第118-11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附表 | 第129-147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