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5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铸造含锡镁合金组织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1.2.1 Sn 添加对铸造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12-20页 |
1.2.1.1 Sn 对 Mg–Al 系合金的影响 | 第12-16页 |
1.2.1.2 Sn 对 Mg–Zn 系合金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1.3 Sn 对 Mg–RE 系合金的影响 | 第17-19页 |
1.2.1.4 Sn 对 Mg–Li 系合金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2 合金元素添加对铸造 Mg–Sn 系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20-24页 |
1.3 变形含锡镁合金组织 | 第24-30页 |
1.3.1 轧制含锡镁合金组织 | 第25-26页 |
1.3.2 挤压含锡镁合金组织 | 第26-30页 |
1.4 铸造及变形含锡镁合金力学性能 | 第30-32页 |
1.4.1 铸造含 Sn 镁合金力学性能 | 第30-31页 |
1.4.2 轧制和挤压含 Sn 镁合金力学性能 | 第31-32页 |
1.5 Sn 元素细化镁合金机制 | 第32-33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5-41页 |
2.1 实验材料及制备方法 | 第35-3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2.1.2 材料制备 | 第35-37页 |
2.2 分析及测试设备 | 第37-38页 |
2.2.1 合金相组成和位错密度分析 | 第37页 |
2.2.2 组织和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2.2.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8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38-41页 |
第3章 铸造镁–锡–锌合金组织 | 第41-67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铸态 Mg–3Sn–1Zn(TZ31)合金组织 | 第41-42页 |
3.3 铸态 Mg–X(3,5,8)Sn–1Zn 合金组织 | 第42-44页 |
3.4 微量元素对铸态 TZ31 及 TZ51 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44-59页 |
3.4.1 Mn 对 TZ31 合金的影响 | 第44-47页 |
3.4.2 Y 对 TZ31 合金的影响 | 第47-50页 |
3.4.3 Sb 对 TZ31 合金的影响 | 第50-53页 |
3.4.4 Zr 对 TZ31 和 TZ51 合金的影响 | 第53-59页 |
3.4.4.1 Zr 对 TZ31 合金的影响 | 第53-56页 |
3.4.4.2 Zr 对 TZ51 合金的影响 | 第56-59页 |
3.5 离心铸造对 Mg–5Sn 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9-62页 |
3.6 TZ31 及 TZ51 合金固溶组织 | 第62-6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变形镁–锡–锌合金组织 | 第67-81页 |
4.1 引言 | 第67页 |
4.2 铸造 TZ31 合金轧制工艺优化 | 第67-74页 |
4.3 挤压 TZ31 合金轧制工艺优化 | 第74-77页 |
4.4 微量 Sr、Sb 元素的添加对挤压 TZ51 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77-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镁–锡–锌合金力学性能 | 第81-105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铸造 Mg–Sn–Zn 合金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 | 第81-94页 |
5.2.1 铸态 Mg–3Sn–1Zn(TZ31)合金高加工硬化能力 | 第81-85页 |
5.2.2 铸态 Mg–x(3,5,8)Sn–1Zn 合金室温拉伸性能 | 第85-87页 |
5.2.3 微量元素对铸态 TZ31 和 TZ51 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7-94页 |
5.2.3.1 Mn 对 TZ31 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7-88页 |
5.2.3.2 Y 对 TZ31 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8-90页 |
5.2.3.3 Sb 对 TZ31 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90-92页 |
5.2.3.4 Zr 对 TZ31 和 TZ51 合金室温(高温)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92-94页 |
5.3 轧制 Mg–Sn–Zn 合金拉伸力学性能 | 第94-99页 |
5.4 Sr、Sb 复合添加对挤压 TZ51 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9-10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3页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