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南部玛尼吐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岩石成因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18页 |
| 0.1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0.2 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 0.2.1 研究区概况 | 第11-12页 |
| 0.2.2 研究历史 | 第12-13页 |
| 0.2.3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0.2.4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 0.3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 0.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0.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 0.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0.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0.4.2 研究工作进度安排及实物工作量 | 第16-17页 |
| 0.4.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32页 |
| 1.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8-19页 |
| 1.2 区域地层 | 第19-24页 |
| 1.2.1 古生代地层 | 第20-21页 |
| 1.2.2 中生代地层 | 第21-24页 |
| 1.3 区域岩浆岩 | 第24-26页 |
| 1.3.1 中二叠世二长花岗岩(ηγP2) | 第24页 |
| 1.3.2 早白垩世花岗岩(γ K1) | 第24页 |
| 1.3.3 早白垩世花岗斑岩(γπK1) | 第24-25页 |
| 1.3.4 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γδK1) | 第25页 |
| 1.3.5 早白垩世石英二长斑岩(ηοπK1) | 第25页 |
| 1.3.6 早白垩世正长斑岩(ξπK1) | 第25-26页 |
| 1.4 区域火山岩 | 第26-29页 |
| 1.4.1 古生代火山岩 | 第26-27页 |
| 1.4.2 中生代火山岩 | 第27-29页 |
| 1.5 区域构造 | 第29-32页 |
| 1.5.1 褶皱构造 | 第29-30页 |
| 1.5.2 断裂构造 | 第30-32页 |
| 第2章 玛尼吐组地层概况及岩石学特征 | 第32-38页 |
| 2.1 地层特征 | 第32-35页 |
| 2.1.1 地层沿革 | 第32-33页 |
| 2.1.2 剖面特征 | 第33-35页 |
| 2.2 岩石学和岩相学特征 | 第35-38页 |
| 第3章 玛尼吐组火山岩年代学特征 | 第38-43页 |
| 3.1 定年方法 | 第38-39页 |
| 3.2 样品制备及测试 | 第39-40页 |
| 3.3 玛尼吐组火山岩测试结果 | 第40-42页 |
| 3.4 时代讨论 | 第42-43页 |
| 第4章 玛尼吐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7页 |
| 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6页 |
| 4.2 稀土元素 | 第46页 |
|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47页 |
| 第5章 玛尼吐组火山岩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 | 第47-50页 |
| 5.1 岩石成因讨论 | 第47页 |
| 5.2 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探讨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