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甲状腺(THYROID,简称 TH)的发病机制研究 | 第11页 |
1.2 病理和病理生理 | 第11-12页 |
1.2.1 病理 | 第11-12页 |
1.2.2 病理生理 | 第12页 |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治疗 | 第12-17页 |
1.3.1 甲状腺疾病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类型与临床症状 | 第13页 |
1.3.3 实验室检查 | 第13-14页 |
1.3.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 第14页 |
1.3.5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 第14-15页 |
1.3.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概况 | 第15-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依据 | 第17-20页 |
1.4.1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1.4.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渗透泵的研究 | 第20-25页 |
2.1 渗透泵制剂 | 第20-21页 |
2.2 关键影响因素和相关技术 | 第21-25页 |
2.2.1 药物的溶解度 | 第21页 |
2.2.2 渗透泵系统控释原理 | 第21-22页 |
2.2.3 释药孔 | 第22-23页 |
2.2.4 包衣膜 | 第23-25页 |
第3章 甲巯咪唑渗透泵制剂的制备 | 第25-32页 |
3.1 仪器与材料 | 第25页 |
3.1.1 仪器 | 第25页 |
3.1.2 材料 | 第25页 |
3.2 片芯处方的单因素考察 | 第25页 |
3.3 渗透泵片粘合剂和润滑剂的选择 | 第25-27页 |
3.3.1 粘合剂的选择 | 第25-26页 |
3.3.2 润滑剂的选择 | 第26-27页 |
3.4 甲巯咪唑单室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 | 第27-32页 |
3.4.1 药物层片芯制备 | 第27页 |
3.4.2 辅料包裹层的制备 | 第27页 |
3.4.3 渗透泵片制备 | 第27-28页 |
3.4.4 工艺流程图 | 第28页 |
3.4.5 测定波长选择 | 第28-29页 |
3.4.6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9页 |
3.4.7 释放度试验 | 第29页 |
3.4.8 释放度限度 | 第29页 |
3.4.9 处方优化 | 第29-32页 |
第4章 甲巯咪唑渗透泵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32-43页 |
4.1 仪器、材料 | 第32-33页 |
4.1.1 仪器 | 第32页 |
4.1.2 材料 | 第32页 |
4.1.3 试剂 | 第32页 |
4.1.4 溶液配制 | 第32-33页 |
4.2 检查 | 第33-34页 |
4.2.1 性状 | 第33页 |
4.2.2 鉴别 | 第33-34页 |
4.2.3 有关物质 | 第34页 |
4.3 含量均匀度检查 | 第34-35页 |
4.3.1 含量均匀度的检查方法 | 第34-35页 |
4.3.2 含量均匀度的测定结果 | 第35页 |
4.4 含量测定 | 第35-37页 |
4.4.1 实验原理 | 第35-36页 |
4.4.2 含量测定的方法 | 第36-37页 |
4.5 制备工艺对释放的影响 | 第37-38页 |
4.6 搅拌速率和释药介质对释药的影响 | 第38-40页 |
4.7 片剂的重现性考察 | 第40-42页 |
4.7.1 批次内释放均一性实验考察 | 第40-41页 |
4.7.2 批次间释放均一性实验考察 | 第41-4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稳定性考察 | 第43-48页 |
5.1 检查项目和方法 | 第43页 |
5.1.1 性状 | 第43页 |
5.1.2 有关物质 | 第43页 |
5.1.3 释放度和含量测定 | 第43页 |
5.2 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43-48页 |
5.2.1 高温试验 | 第44页 |
5.2.2 高湿试验 | 第44页 |
5.2.3 强光照射试验 | 第44-45页 |
5.2.4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45-46页 |
5.2.5 长期实验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