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 | 第14-15页 |
·狂犬病的发病机理 | 第15-16页 |
·流行病学 | 第16页 |
·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 第16-18页 |
·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检测 | 第16-17页 |
·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检测 | 第17-18页 |
·狂犬病的防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狂犬病病毒FLURY LEP 毒株N 蛋白主要抗原区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19-34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病毒和血清 | 第19页 |
·菌种、载体及试剂 | 第19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19-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RV-N/N1 的T/A 克隆 | 第22-25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5-27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7页 |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 鉴定 | 第27页 |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27-28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28页 |
·重组RV-N1 蛋白的定量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RV-N 和RV-N1 克隆至pEasy-T1 载体 | 第28-29页 |
·RV-N/N1 克隆至pGEX-6P-1 表达载体 | 第29-30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0页 |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 鉴定 | 第30-31页 |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1-32页 |
·重组蛋白RV-N1 的纯化 | 第32页 |
·RV-N1 蛋白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N1 蛋白检测RV 抗体的SPA-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34-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抗原及血清 | 第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RV-N1 重组蛋白SPA-ELISA 方法的操作步骤 | 第35页 |
·SPA-ELISA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cut off 值及阴阳性判断标准的确定 | 第3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6页 |
·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SPA-ELISA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7-39页 |
·cut off 值及阴阳性判断标准的确定 | 第39页 |
·批内批间重复性评价 | 第39页 |
·批间重复性检测 | 第39-40页 |
·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抗狂犬病病毒N 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1-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菌株、实验动物与细胞 | 第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主要器材 | 第41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BALB/c 小鼠的免疫程序的制定 | 第42页 |
·免疫小鼠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42-43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43-45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45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45-47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三免后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47-48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48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48-50页 |
·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的测定 | 第50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其效价的测定结果 | 第50-52页 |
·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评价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免疫原的制备 | 第52页 |
·免疫程序的制定 | 第52页 |
·细胞融合 | 第52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52-53页 |
·单抗细胞的克隆与保存 | 第53页 |
·腹水的制备及纯化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抗狂犬病病毒N 蛋白多抗的制备及BAB-ELISA 夹心法的初步建立 | 第54-64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菌株和实验动物 | 第54页 |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新西兰白兔的免疫程序的制定 | 第54页 |
·血清的提取及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54-55页 |
·多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试验 | 第55页 |
·抗狂犬病病毒N 蛋白抗体的生物素标记 | 第55页 |
·间接ELISA 方法检测标记后抗体的效价 | 第55页 |
·BAB-ELISA 夹心法的初步建立 | 第55-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63页 |
·兔抗狂犬病病毒N 蛋白多抗效价的测定结果 | 第57-58页 |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结果 | 第58-59页 |
·兔多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 第59页 |
·生物素化抗体的效价测定结果 | 第59-60页 |
·单抗最佳工作浓度和病毒抗原的参考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60页 |
·多抗和HRP 标记的亲和素的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60-61页 |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第61页 |
·抗原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61页 |
·生物素化的多抗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61-62页 |
·亲和素-HRP 二抗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62页 |
·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62页 |
·BAB-ELISA 夹心法的特异性分析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64页 |
·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的应用 | 第63页 |
·BAB-ELISA 夹心法的建立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狂犬病病毒FLURY LEP 毒株N 蛋白主要抗原区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64页 |
·基于RV-N1 蛋白的RV 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64页 |
·抗狂犬病病毒N 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64页 |
·抗狂犬病病毒N 蛋白多抗的制备及BAB-ELISA 夹心法的初步建立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