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业强度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调节作用--基于深市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 第11-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 第14-28页 |
2.1 股权集中度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1 股权集中度 | 第14-15页 |
2.1.2 股权集中度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1.3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 第16-18页 |
2.1.4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 第18-19页 |
2.2 公司创业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2.1 公司创业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2 公司创业强度与测量 | 第21-23页 |
2.2.3 公司创业、公司创业强度与公司绩效 | 第23-25页 |
2.3 假设提出 | 第25-28页 |
2.3.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2.3.2 公司创业强度的调节作用 | 第26-28页 |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 第28-39页 |
3.1 数据采集 | 第28页 |
3.2 变量选取与测量 | 第28-31页 |
3.2.1 自变量选取 | 第28页 |
3.2.2 调节变量选取 | 第28-29页 |
3.2.3 因变量选择 | 第29页 |
3.2.4 控制变量选择 | 第29-31页 |
3.3 描述性统计和频度分析 | 第31-32页 |
3.4 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3.5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3.5.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 第34页 |
3.5.2 虚拟变量的调节作用 | 第34-37页 |
3.6 回归方程的检验 | 第37-3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9-45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39-41页 |
4.1.1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2 公司创业的调节作用 | 第40-41页 |
4.2 管理启示 | 第41-43页 |
4.2.1 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 | 第41-42页 |
4.2.2 保持适当的公司创业强度 | 第42页 |
4.2.3 公司要加强自身的创业环境建设 | 第42-43页 |
4.2.4 完善法律机制 | 第43页 |
4.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43-45页 |
4.3.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43-44页 |
4.3.2 未来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