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王安忆与古典诗词 | 第7-14页 |
(一) 化用古典诗词及穿插文言词汇 | 第7-9页 |
(二) 借鉴古典诗词技法 | 第9-10页 |
(三) 借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 | 第10-12页 |
(四) 运用诗词结构故事情节 | 第12-13页 |
(五) 以民歌、诗词渲染环境 | 第13-14页 |
二、“意足不求颜色似”——王安忆与中国传统绘画 | 第14-24页 |
(一) 工笔画的精致美与世俗化——上海市民生活图景 | 第15-19页 |
1、工笔细描,精雕细画 | 第15-17页 |
2、生活化与世俗化 | 第17-19页 |
(二) 水墨画的平和冲淡与抒情写意——乡镇风俗画廊 | 第19-24页 |
1、淡化情节,抒情写意 | 第20-21页 |
2、平和冲淡,悠远宁静 | 第21-24页 |
三、“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王安忆与戏曲 | 第24-33页 |
(一) 戏曲在小说中的渗透 | 第24-28页 |
1、利用戏曲表现人物 | 第24-26页 |
2、通过戏曲营造环境、点缀情节 | 第26-28页 |
(二) 汤显祖的唯情说与当代的为情所困 | 第28-33页 |
1、对情欲的关注 | 第28-30页 |
2、对情爱的思索 | 第30-33页 |
四、王安忆与《红楼梦》 | 第33-42页 |
(一) “言俗而意雅”的美学追求 | 第33-39页 |
1、日常生活的雅趣 | 第34-35页 |
2、审美情趣的雅化 | 第35-39页 |
(二)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人生如梦的感伤美 | 第39-42页 |
1、人生无常的宿命感 | 第39-40页 |
2、虚无与感伤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书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