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 第14-15页 |
1.4.1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2 难点 | 第15页 |
1.5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5.1 移动媒介 | 第15页 |
1.5.2 身体实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从媒介形态的发展与时空维度看身体场域的变化 | 第17-22页 |
2.1 最初的交流媒介: 媒介与身体场域的同 | 第17-18页 |
2.2 印刷媒介: 身体场域的破坏 | 第18页 |
2.3 电子媒介: 身体场域的补偿 | 第18-19页 |
2.4 网络媒介: 虚拟身体场域的再造 | 第19-20页 |
2.5 移动媒介: 虚拟身体场域和现实身体场域的融合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新媒介文化语境下运动态身体形象的表征 | 第22-31页 |
3.1 消费和媒介文化的双重助力与身体观念的转变 | 第22-23页 |
3.1.1 运动态身体建构理想自我 | 第22-23页 |
3.1.2 运动克服身体自然局限性 | 第23页 |
3.2 健康素养的提升与运动态身体的个体化 | 第23-25页 |
3.2.1 权力渗透下的健康知识体系与身体的自我调控 | 第23-24页 |
3.2.2 多元化的身体运动选择与广场舞的崛起 | 第24-25页 |
3.3 消费文化下运动态身体的商品化 | 第25-28页 |
3.3.1 运动态身体背后的消费动机与商业逻辑 | 第25-26页 |
3.3.2 身体商品化的手段: 无孔不入的媒介渗透 | 第26-27页 |
3.3.3 身体商品化的源泉: 身体资本的转化与升值 | 第27-28页 |
3.4 跑步APP的出现与身体运动的理性化 | 第28-31页 |
3.4.1 运动过程的量化反馈 | 第29页 |
3.4.2 虚拟和现实身体的同步位移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移动网络空间生产中跑者的身体规训 | 第31-37页 |
4.1 跑者身体规训的技术策略 | 第32-34页 |
4.1.1 空间分配 | 第32页 |
4.1.2 时间安排 | 第32-33页 |
4.1.3 力量组合 | 第33-34页 |
4.2 跑者身体规训的宏观手段 | 第34-37页 |
4.2.1 层级监视 | 第34-35页 |
4.2.2 规范式裁决 | 第35-36页 |
4.2.3 检查制度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跑者身体实践与情境空间:从被动的身体到主动的身体 | 第37-42页 |
5.1 被动的身体——跑者身体背后的规训力量 | 第37-39页 |
5.1.1 辣妈: 角色回归与地位抗争 | 第37-38页 |
5.1.2 屌丝: 作为阶层符号的身体 | 第38-39页 |
5.2 主动的身体——跑者身体的管理与维护 | 第39-42页 |
5.2.1 跑者身体作为压迫性面具 | 第39-40页 |
5.2.2 跑者身体作为展演的舞台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媒介对身体的重构: 跑者身体的主体性体验 | 第42-45页 |
6.1 游移在现实和虚拟之间 | 第42-43页 |
6.2 人生主动权的自我掌握 | 第43页 |
6.3 留意身体与感觉世界的交会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一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