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效果分析--以中信国安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1.1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观点 | 第15-16页 |
2.1.2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 第16-17页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2.2 两权分离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3页 |
3 制度背景 | 第23-30页 |
3.1 我国混合所有制产生与发展 | 第23-26页 |
3.1.1 我国混合所有制产生与发展的时间表 | 第23-24页 |
3.1.2 我国混合所有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 第24-26页 |
3.2 混改之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2.1 国有股一股独大 | 第26-27页 |
3.2.2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 第27页 |
3.2.3 资产负债率偏高 | 第27-28页 |
3.3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目的 | 第28-30页 |
3.3.1 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 | 第28页 |
3.3.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28-29页 |
3.3.3 打造利益共同体 | 第29-30页 |
4 股权结构调整效果分析—以中信国安为例 | 第30-50页 |
4.1 中信国安公司概况 | 第30-32页 |
4.1.1 公司背景简介 | 第30页 |
4.1.2 公司财务状况 | 第30-31页 |
4.1.3 中信国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原因 | 第31-32页 |
4.2 中信国安股权结构调整过程与特征分析 | 第32-36页 |
4.2.1 中信国安股权结构调整过程 | 第32-34页 |
4.2.2 中信国安股权结构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4.3 中信国安股权结构调整的市场反应 | 第36-40页 |
4.3.1 股东户数与股价变动分析 | 第36-37页 |
4.3.2 短期股东财富效应分析 | 第37-40页 |
4.4 中信国安股权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 | 第40-47页 |
4.4.1 财务指标选取原则 | 第40-41页 |
4.4.2 财务绩效分析 | 第41-46页 |
4.4.3 董事会结构变动分析 | 第46-47页 |
4.5 中信国安与通信行业绩效对比分析 | 第47-50页 |
4.5.1 每股收益变动分析 | 第47页 |
4.5.2 每股净资产变动分析 | 第47-48页 |
4.5.3 净资产收益率变动分析 | 第48-50页 |
5 中信国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 第50-53页 |
5.1 积极推进母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 | 第50页 |
5.2 构建多元均衡的股权结构 | 第50-52页 |
5.2.1 建立多元法人投资主体 | 第50-51页 |
5.2.2 国有普通股向优先股适度转换 | 第51页 |
5.2.3 推行完善员工持股及管理层制度 | 第51-52页 |
5.3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