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7页 |
1.1 引言 | 第9-14页 |
1.2 葫芦脲的发展史和合成 | 第14-16页 |
1.3 葫芦脲的结构与性质 | 第16-17页 |
1.4 葫芦脲衍生物的发展史和合成 | 第17-19页 |
1.5 葫芦脲的识别功能 | 第19-24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2 喜树碱与葫芦脲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 第27-37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4 标准曲线与灵敏度 | 第35-36页 |
2.5 血浆样品分析 | 第36页 |
2.6 结论 | 第36-37页 |
3 荧光探针法测定甲氨蝶呤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3.4 加标血浆测定 | 第46-47页 |
3.5 结论 | 第47-49页 |
4 葫芦[6]脲修饰的磁性微球材料的合成及其吸附能力的初步探索 | 第49-53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 | 第49-51页 |
4.3 表征 | 第51页 |
4.4 葫芦[6]脲修饰的Fe3O4磁性材料的吸附性能探索 | 第51-52页 |
4.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