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1.1 磁性固相萃取 | 第9-12页 |
| 1.1.1 简介 | 第9-10页 |
| 1.1.2 磁性纳米粒子材料 | 第10-12页 |
| 1.2 磁性固相萃取在食品样品中的应用 | 第12-17页 |
| 1.2.1 金属及金属离子的测定 | 第13-14页 |
| 1.2.2 药物的测定 | 第14-15页 |
| 1.2.3 天然成分的测定 | 第15页 |
| 1.2.4 农药和除草剂的测定 | 第15-16页 |
| 1.2.5 食品中合成染料的测定 | 第16-17页 |
| 1.3 磁性固相萃取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1.3.1 激素的测定 | 第17页 |
| 1.3.2 黄酮类天然化合物的测定 | 第17-18页 |
| 1.3.3 抗抑郁药物的测定 | 第18页 |
| 1.3.4 生物碱的测定 | 第18-19页 |
| 1.4 本论文立题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9-23页 |
| 2 高灵敏度荧光法测定药片,血浆和尿液中的阿呋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和哌唑嗪 | 第23-33页 |
| 2.1 引言 | 第23-25页 |
| 2.2 实验 | 第25-26页 |
| 2.2.1 仪器 | 第25页 |
| 2.2.2 化学物质和试剂 | 第25页 |
| 2.2.3 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 2.2.4 片剂分析 | 第26页 |
| 2.2.5 加标血浆的分析 | 第26页 |
| 2.2.6 加标尿液的分析 | 第26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 2.3.1 样品溶液pH的影响 | 第26-27页 |
| 2.3.2 磁性材料的量 | 第27-28页 |
| 2.3.3 萃取时间 | 第28页 |
| 2.3.4 解析剂的类型,比例和体积 | 第28-29页 |
| 2.3.5 解析时间 | 第29页 |
| 2.3.6 氯化钠的加入 | 第29页 |
| 2.3.7 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29-30页 |
| 2.4 方法验证 | 第30-32页 |
| 2.4.1 性能分析 | 第30-31页 |
| 2.4.2 药片分析 | 第31-32页 |
| 2.4.3 加标尿样和血浆的分析 | 第32页 |
| 2.5 结论 | 第32-33页 |
| 3 磁固相萃取结合荧光法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中的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 | 第33-43页 |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 3.2 实验设计 | 第34-36页 |
| 3.2.1 仪器 | 第34-35页 |
| 3.2.2 化学品和试剂 | 第35页 |
| 3.2.3 实验过程 | 第35页 |
| 3.2.4 加标血浆的分析 | 第35-36页 |
| 3.2.5 加标尿液的分析 | 第36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 3.3.1 溶液pH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3.2 吸附剂的量 | 第37页 |
| 3.3.3 萃取时间 | 第37-38页 |
| 3.3.4 解析剂的类型 | 第38-39页 |
| 3.3.5 解析剂的体积 | 第39页 |
| 3.3.6 解析时间 | 第39-40页 |
| 3.3.7 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0页 |
| 3.4 方法验证 | 第40-41页 |
| 3.4.1 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 3.4.2 加标尿样和血浆的分析 | 第41页 |
| 3.5 结论 | 第41-43页 |
| 4 磁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联用法测定火锅底料中的罂粟碱 | 第43-51页 |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 4.2 实验设计 | 第44-45页 |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 4.2.2 实验过程 | 第45页 |
| 4.2.3 样品处理 | 第45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 4.3.1 溶液pH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3.2 磁性材料的量 | 第46-47页 |
| 4.3.3 萃取时间 | 第47页 |
| 4.3.4 解析剂的种类和体积 | 第47-48页 |
| 4.3.5 解析时间 | 第48-49页 |
| 4.4 方法验证 | 第49页 |
| 4.4.1 性能分析 | 第49页 |
| 4.4.2 实际样分析 | 第49页 |
| 4.5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