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1.1 选题意义与目的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 1. 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缘起与变革 | 第12-20页 |
| 1.1 普通法下求偿主体的变革——公共信托和国家亲权理论 | 第12-15页 |
| 1.1.1 公共信托原则 | 第12-14页 |
| 1.1.2 国家亲权原则 | 第14-15页 |
| 1.2 普通法下赔偿原则的变革 | 第15-18页 |
| 1.2.1. Puerto Rico案——对“价值减少”原则的适用限制 | 第15-18页 |
| 1.3 联邦制定法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 | 第18-20页 |
| 1.3.1 《清洁水法》 | 第18-19页 |
| 1.3.2 《综合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法》 | 第19页 |
| 1.3.3 《油污法》 | 第19-20页 |
| 2. 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 | 第20-27页 |
| 2.1 赔偿主体 | 第20-23页 |
| 2.1.1 《清洁水法》中的赔偿主体 | 第20-21页 |
| 2.1.2 《超级基金法案》中的赔偿主体 | 第21页 |
| 2.1.3 联邦制定法中的潜在赔偿主体 | 第21-22页 |
| 2.1.4 赔偿主体抗辩权 | 第22-23页 |
| 2.2 赔偿对象 | 第23-25页 |
| 2.2.1 制定法下的赔偿对象 | 第23-24页 |
| 2.2.2 公民诉讼——赔偿对象的例外 | 第24-25页 |
| 2.3 赔偿范围 | 第25-27页 |
| 3. 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评估程序及评估标准 | 第27-36页 |
| 3.1 评估程序 | 第27-34页 |
| 3.1.1 评估前程序 | 第28页 |
| 3.1.2 A、B程序的选择标准 | 第28-29页 |
| 3.1.3 损害的量化 | 第29-30页 |
| 3.1.4 损失评估标准和计算 | 第30-34页 |
| 3.2 环境数据库的建立 | 第34页 |
| 3.3 模拟动态展示 | 第34-36页 |
| 4. 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评析 | 第36-41页 |
| 4.1 美国求偿主体的明确和各主体之间的配合与限制 | 第36-37页 |
| 4.2 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潜在责任人的认定 | 第37-38页 |
| 4.3 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 | 第38-39页 |
| 4.4 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评估程序和诉讼程序 | 第39-41页 |
| 5. 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借鉴 | 第41-54页 |
| 5.1 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求偿主体 | 第41-44页 |
| 5.2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主体认定中的“潜在责任人”问题 | 第44-46页 |
| 5.3 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 | 第46-49页 |
| 5.4 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程序 | 第49-54页 |
| 5.4.1 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程序的问题 | 第49-51页 |
| 5.4.2 对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程序的建议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