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2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概说 | 第13-17页 |
| 2.1 集体林权抵押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页 |
| 2.2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概况 | 第13-14页 |
| 2.3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实践考察 | 第14-17页 |
| 2.3.1 江西省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现状 | 第14-15页 |
| 2.3.2 浙江省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现状 | 第15页 |
| 2.3.3 福建省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现状 | 第15-17页 |
| 3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及林农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 3.1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3.1.1 抵押贷款成本高 | 第17页 |
| 3.1.2 抵押贷款风险大 | 第17-18页 |
| 3.1.3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率低 | 第18页 |
| 3.2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中林农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 3.2.1 林农的经济发展权保障缺失 | 第19页 |
| 3.2.2 林农的民主权利保障不力 | 第19-20页 |
| 3.2.3 林农的社会权益保障不足 | 第20-21页 |
| 4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中影响林农权益的缘由分析 | 第21-28页 |
| 4.1 涉林法律与政策不完善 | 第21-22页 |
| 4.1.1 现行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定位不明晰 | 第21页 |
| 4.1.2 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与政策不统一 | 第21-22页 |
| 4.2 抵押贷款主体的自身条件限制 | 第22-23页 |
| 4.2.1 林农作为林权主体的地位不明确 | 第22页 |
| 4.2.2 林农自身条件限制 | 第22-23页 |
| 4.2.3 金融机构自身条件限制 | 第23页 |
| 4.3 抵押贷款的相关配套制度的缺陷 | 第23-28页 |
| 4.3.1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掣肘 | 第23-24页 |
| 4.3.2 森林资产评估机制不健全 | 第24页 |
| 4.3.3 林业产权机制亟待完善 | 第24-25页 |
| 4.3.4 林业保险机制的滞后性 | 第25-26页 |
| 4.3.5 林权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 | 第26页 |
| 4.3.6 生态保护对林农权益不合理的限制 | 第26-28页 |
| 5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中林农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建议 | 第28-35页 |
| 5.1 涉林法律与政策的完善 | 第28-29页 |
| 5.1.1 完善集体林权抵押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28页 |
| 5.1.2 统一相关政策与法律 | 第28-29页 |
| 5.2 加强抵押贷款主体的自身建设 | 第29-30页 |
| 5.2.1 明确林权主体地位 | 第29页 |
| 5.2.2 加强林农的自身建设 | 第29-30页 |
| 5.2.3 强化金融机构的自身建设 | 第30页 |
| 5.3 完善集体林区抵押贷款制度体系 | 第30-35页 |
| 5.3.1 健全森林采伐制度 | 第30-31页 |
| 5.3.2 完善森林资产评估机制 | 第31-32页 |
| 5.3.3 规范林业产权登记制度 | 第32页 |
| 5.3.4 建立健全林业担保与保险机制 | 第32-33页 |
| 5.3.5 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建设,完善解纷机制机制 | 第33-34页 |
| 5.3.6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适度允许生态林抵押 | 第34-35页 |
| 总结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个人简介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